只投资自己熟悉的企业的股票有多难

2019-08-2216:43:28 发表评论 1,651 views

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人,懂得道理很多,却依然做不好投资。听了无数遍“别人贪婪我要恐惧,别人恐惧我要贪婪”,“买股票就是买企业”,“只投资自己熟悉的企业”等等,但每天打开证券交易APP看着那条线的起起伏伏,有时候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不受控制的就挂个单。这可能和女人逛淘宝、吃货去美食街是一个道理呢?

只投资自己熟悉的企业”的理念来源于巴菲特,在《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中有很好的诠释,在此摘录一些片段以及高毅资产董事长邱国鹭为本书写的序言,其实邱国鹭先生在序言中对取舍的理解对我有更多的启发:

投资可以是很煎熬的一件事,也可以是很快乐的一件事。不论资本市场如何千变万化,他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投自己看的懂的企业。懂得取舍,是快乐投资的源泉。

投资中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取舍。能力圈本身就是一种取舍,不熟不做是“舍”,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出重手则是“取”。避开瞬息万变的行业和复杂的商业模式是“舍”,选择有持续竞争力的简单生意是“取”。避开繁星满空、百舸争流的高度竞争性行业,在月朗星稀、胜负已分的行业里买赢家,“不数星星、数月亮”,又何尝不是一种取舍?

所谓取舍,先“舍”而后“取”,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对于职业投资人而言,只有把短期排名压力放下,长期的优秀业绩才能拿得起;只有把短期的股价波动和当下的热点主题放下,企业的长期价值才能拿得起。

股市中获利的方式很多,但是,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本质上投资的利润来源只有两种,一种是企业成长带来的内在价值增长,另一种是股价从低估回归到合理带来的估值提升(插嘴:我想两种一起出现就是众人苦苦寻找的戴维斯双击吧)。在喧嚣纷乱的股市中,能够静下心来关注投资的本质,平心静气地去挣企业低估的钱和企业成长的钱,而不受股市中各种噪音、各种诱惑的干扰,这也是一种取舍。

取舍有时是一种守拙,就如同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那样,用一套稳定的打法,不急于求成,在自己的能力圈内用自己熟悉的打法打自己擅长的仗。即便巴菲特因此错过了一些高科技的投资机会,但这并不妨碍他在过去50年创造了令他人望尘莫及的可持续的高收益。

有取舍之后自然有聚焦,把资源和精力聚焦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少下注、下重注。古今中外的许多兵法书,如果非要找一个共同点,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做投资,深度比广度重要,对少量公司有很多了解的人,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往往远胜于对很多公司有少量了解的人。毕竟,只有对所投公司基本面的深度研究和对其所在行业内在规律的切实把握,才有可能建立起自己的比较优势。“弱水三千,但取一瓢”,投资成败的关键是你对所取的那“一瓢”到底有多深的了解。

要以1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实际价值200万美元、而5年之后会升至400万美元的生意。当然,这种机遇不容易碰到。因此我们不要贸然出手。(插嘴:谁给我科普下在中国股市这种机遇有出现过么?)

伯克希尔哈撒韦时刻在寻找规模大而简单的企业,这样的企业还必须有能力保持盈利,负债少;而且经营比较得当;还需要我们不会根据评级来做决定。(插嘴:在中国股市估计没人会根据机构评级来做决定,因为评级不是买入就是增持,我一直想问:要你何用?)

巴菲特眼中的好企业要满足几个基本条件:具有较强的特许经营权;高于平均的净资产收益率;相对较小的资金投入;释放现金流的能力。

见到巴菲特的时候,芒格对好企业和坏企业的观点已经形成,知道挽救一家处于颓势的企业有多么艰难。(插嘴:所以,就算企业再便宜,如果进入了下降趋势,别买!)在他脑海里,没有关于便宜货的教义,而且他认为这一点必须要抛弃。在这些年和巴菲特的探讨中,他都在不断地强调好企业的优点,后来巴菲特完全接受了这一观点。

尽管我知道纺织业务前途暗淡,我仍然因为难以抵御低价的诱惑而说服自己买下伯克希尔哈撒韦。(插嘴:不仅要了解企业本身,还要了解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大环境包括行业上下游、政策、经济形势等等。)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大量绝佳投资机会,但他们处于你的个人能力范围之外,你错过了他们并不是什么罪过。

有一些公司是他认定的长期投资伙伴。尽管相关数字明白无误的显示股价已经吸收了所有未来利好消息,处于阶段性的顶部,但他就是不愿意出售手中的股票,不论价格几何。(插嘴:和公司一起成长的理念,基础是真正的了解并真心喜欢这家企业)

书是读了,理念也记住了,待到自己实践时,还是犯了很多错误,才到今日醒悟过来。自以为看了巴菲特很多的书,就了解巴老,也了解他的能力圈,我还愚蠢的把巴老的能力圈以为是自己的能力圈,总是去寻找我认为的他可能会买的股票,回过头来看,我根本不了解他,也不了解他的能力圈,我只是知道了一些他的皮毛而已,真正的领悟其实还得靠不断的实践,把他的理念沉淀为自己的工具。

今天只反思一个股票:伟星股份(002003),我买进它是因为它每年稳定的现金流、15%左右的ROE,17%很低的负债率,持续可观的分红,为数不多的竞争对手,并且我自以为他的业务模式简单好懂,企业经营不用太看中管理层,另外衣服不管经济景气不景气每个人都要穿吧。其实扪心自问我了解这个股票吗?这几天中报一出,股价崩了,我立刻就慌了,看各种评论知道了各种原因,原来还能有这么多负面原因,原来我怎么想不到呢?我打算出手,为什么?就因为我其实不在这个行业,其实我根本不了解它,是因为员工工资上涨?导致成本增加?因为贸易战,业绩承压?原料价格上涨导致利润下降?因为竞争对手降价?或许这些能从财报上略知一二,但是未来呢?我看不清,不知道,所以我慌,我想卖出,其实就是想逃跑。我以为我熟悉它,其实我只是掉入了一个认知陷阱。我打算逐步清仓,或许我会保留一些让我铭记这个教训。

那我的能力圈在哪里?哪些才是我熟悉的企业呢?一是我每天用的,每天看的,经常买的哪些企业,我从很小就善于分辨产品的优劣,我喜欢横向评测,特别是数码类产品,从一堆同类的产品我很快就能找到最有生命力的那个,我相信自己独到的眼光,因此我选择这条雪道,去翻滚我的雪球。我要不断提升看清企业,看清未来的能力,我需要逐渐把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梳理并写出来。今天算是踏出了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坚持。

  • 特别声明:本文由 股票学习网 整理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文章链接:https://www.gupjy.com/5733.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