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分析之醋业龙头VS酱油龙头

2019-08-2911:56:03 发表评论 2,639 views

恒顺醋业(600305)和海天味业(603288)都是国内食醋行业和酱油行业响当当的一哥,虽然市场占有率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是1/5,一个是1/10,但一点也不影响各自的龙头地位。

从刚刚公布的半年报看,恒顺醋业虽受益于年初产品提价,净利润增速有所改善,但无论是营收利润总额,还是相对增速,恒顺跟海天都不在一个量级上。浑水调研通过仔细分析应收账款这个指标,发现了一些端倪。

收账难的背后是行业龙头地位遭受挤压

2019年半年报显示,恒顺醋业实现营业收入8.81亿元,同比增长9.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15.28%。这种业绩可以用“稳步增长”来形容,但放在蒸蒸日上的调味品行业略显萎靡。在8家已公布半年报的A股调味品上市公司中,恒顺醋业营收增速排名倒数第二,仅为行业均值的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末恒顺醋业预收款项0.44亿元,较上期末下降33.09%;而预付款项则大幅增加137.24%,达到0.22亿元的近三年最高值。虽然上半年是恒顺预付账款的高峰期,但这样的数值变化仍可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恒顺行业议价能力趋弱,醋业一哥的江湖地位正面临多方挤压。

从2018年末10家A股调味品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情况来看,恒顺醋业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8.18%,位居行业第二,仅次于*ST莲花。

醋业龙头VS酱油龙头:一数据看出恒顺与海天到底差在哪里

不仅如此,其28天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远高于行业均值18.51天。这意味着恒顺醋业在回款及现金流方面压力比同行更大。

企业在上下游的议价能力,通常取决于其产品的紧俏程度,以及双方合作意愿的强烈程度。在这方面,海天味业凭借其远超同行的市场规模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

在海天味业2018年年报中,对于应收账款有这样的描述:“集团的主要客户为经销商,经销商通常需要在提货前先支付货款,集团应收账款余额不大,信用风险较小。”这种反差或许可以说明,同为龙头,恒顺的醋类产品很难像海天的酱油产品一样受到供应商追捧。

经销商的变动情况也从另一角度证实了这种推测。根据东北证券最新研报,二季度恒顺醋业华北及华东区域经销商数量分别净减少14个,隐约显现出这个百年醋业品牌,正在被部分经销商抛弃。

省外扩展乏善可陈,酱油跨界虎视眈眈

调味品是典型的快速消费品,在销售方面具有高客户粘度与重品牌效应的双重特质。所以,经销商覆盖情况和高端产品的品牌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扩张。

十年前,上市八年的恒顺醋业营收规模为十几亿元,还未上市的海天味业营收规模刚过40亿元;十年后,恒顺醋业的营收规模还没能突破20亿,海天味业却向着200亿的目标一骑绝尘了。这其中除品牌价值外,外省业务拓张情况成了拉开差距的关键。

恒顺自2017年以来开始披露分地区营收,从往年财报数据看,公司在华东地区以外的业务扩张并不顺利。华北大区收入至今尚未突破亿元,反而华东大区营收占比逐年提高,2018年已超过50%。可以看出,大本营以外的区域仍在拖恒顺的后腿。

醋业龙头VS酱油龙头:一数据看出恒顺与海天到底差在哪里

这与恒顺的销售渠道不足有很大的关系。截至2018年末,海天味业在全国有近500万个经销商网点,100%覆盖地级及以上城市,而恒顺仅有60万个。酱油同样是具有区域壁垒的产品,没有渠道铺设优势,产品推广也无从谈起。

恒顺做了近30年的醋,2018年食醋业务利润仅有2亿元左右,后起之秀海天入行不满20年,酱油年净利润就超过27亿元,恒顺忙一年,抵不过海天一个月。如果说这种情况与产品类型有关,比较二者业务拓展的效果更能说明问题。

恒顺子公司恒顺老陈醋经营超过10年,至今其净利润未超过60万元;而2017年进军醋业的海天,其收购的丹阳醋业半年净利润已近500万元,而且还在以30%的年速度增长。当恒顺还在满足于营收个位数增长时,海天已经暗中准备来分食蛋糕了,而且是在恒顺的大本营镇江。

醋业龙头VS酱油龙头:一数据看出恒顺与海天到底差在哪里

随着健康消费理念的不断普及,酱油成了“少盐、少味精”倡议下的最大赢家,日益成为调味品行业的主角。相比之下,食醋的总产量仅为酱油的1/3,消费场景和应用领域都相当有限。如果行业大环境没有改变,恒顺自身又不加强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未来发展前景依然堪忧。

  • 特别声明:本文由 股票学习网 整理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文章链接:https://www.gupjy.com/6040.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