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股票投资中间的复杂关系

2020-07-0501:00:54 发表评论 1,849 views

在我们操作的哲学里,首先要摆清几个关系,关系没弄清楚,不管你武功多高,即使赚到了钱,最后的结果依然是亏,无法改变终极loser的命运。关系搞清楚了,即使暂时亏,最后的终极命运是winner!

第一个关系是:预测VS策略

两者到底哪个更加重要,大部分人认为预测准确了,自然就能赚钱,预测错了肯定容易亏钱,尤其是那些预测准确率低的股民肯定亏损。而现实并非是这样的。

大部分预测准确率高的人,充满自信,即使表面多么的谦逊,也掩盖不了他内心的骄傲和狂妄。他们的操作和计划,基本是跟着预测来的。然而他忽略了一点,任何人的预测不可能100%的准确,总有出错的时候。由于过分的自信,敢于压重仓,敢于涉险。

而重注回撤是非常大的,我们知道,100万亏到50万只亏50%,50万做到100万,要涨100%翻倍才行。100%的利润只要50%的回撤就可以干完。而预测率高的人,不停的赚钱,不停地膨胀,最后一次大的回撤,往往万劫不复,上帝会安排一个让他胆囊、肺泡、同时炸裂的事件或结局。

在散户的世界了,有一本非常受欢迎的书《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作者杰西·利弗莫尔曾被《纽约时报》评为“百年美股第一人”。被人认为是美国伟大的股票投资家之一。他从5美元开始,经过四起四落,在1929年一个月净赚1亿美元。本书讲述了作者杰西·利弗莫尔一生的操盘经验,各种失败和成功,给很多读者启发。但不知道读者想过没有,在反反复复,研究股市规律,并取得成就,形成自己高准确率的模式之后,最终的结局是否顺其自然的理想呢?杰西·利弗莫尔的结局是什么?

1940年11月28日,下午5点多,利弗莫尔在纽约曼哈顿雪妮-尼德兰酒店的衣帽间吞枪自杀,曾经最富有的人资不抵债而自杀。

自杀前他给妻子留下了一段话:“我亲爱的妮娜:我再也受不了了。一切对我都太糟糕了。我已经厌倦了抵抗,再也支持不下去了。这个是唯一的出路。我不是个值得你爱的人。我是个失败者。我真的很抱歉,但这是唯一得到解脱的方法。爱你!”

从他的留言,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他是极其的痛苦,股神战斗了一辈子,都是在和自己打架,最后没能战胜自己,撒手人寰。

大部分散户和初入股市的人,读这本书的书的时候,感觉如获至宝,大彻大悟。主要是因为对其经历的同感和借鉴,不断地研究股市各种现象,板块热点、牛熊演变的各种规律,庄家运作牛股的各种手法,学会了怎样预测股市,不再听信各种小道消息,并形成自己的稳定的套路……大部分读者就止步于此。

而我认为,这本书的真正意义不在书里,它留给人的价值仅仅相当一本投资类的小说故事。而真正的哲学意义在于利弗莫尔本人的结局,当你在股市混到一定境界,你自然会明白。利弗莫尔,没那么伟大,他就是一个失败者,资不抵债,他连自己命都舍弃了,他分享给你的经验真的能解决终极问题?答案是:不能。答案一定在书外。

利佛莫尔的失败源自三点:

一是他痴迷于预测,而且最后修炼到预测非常精准;但它没有跳出来,过于沉迷于股市;无法从外面看待股市;沉得下去,跳不出来;

二是他没有弄清楚策略和预测的哲学关系。利佛莫尔策略肯定是懂的,但到底哪个更重要他似乎没明白。其实更重要的是策略,而不是预测;巴菲特的预测很准吗?不见得,到随便捏几个老奸巨猾的中国股民,都预测得比他准,巴菲特的成功靠的是策略,而不单纯是预测。尤其当时的股市没有现在完善,动荡更大,如果不懂策略重于预测这一点,最终会死得很惨。

三是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他15岁开始炒股,从一开始就是接触单纯的股票,靠单纯的技术分析,无行业知识,对行业发展和宏观经济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没有自己的调研团队,也没有人去帮他做这些工作。

这三点在他的书里面是没有的。第三点也许大部分人都不具备,但是如果第二点弄明白并做到了,也不至于会那么悲催。当然除了这三点,虽然利佛莫尔在股市的摸打滚爬中也学到了很多金融常识,策略肯定也懂,但最后依然无法克服人性的弱点,索然不知道地延续着完全遵从预测的路线。

所谓策略,就是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技术分析,也不是行情预测。比如,在参与股票之前,你得考虑好,如果涨了怎么办,如果跌了怎么办,如果亏完了怎么办,你能承受的亏损额度是多少,如果在某段时间内涨到某个价位怎么办,没到又怎么办,行情变了怎么办,这些你都想过没有?

很多人在行情启动的时候准备一大笔钱,杀入股市,计划赚一笔退出,想法超棒。ok,他是否考虑过,如果启动是假的,如果这笔钱亏了,他所面临的是什么,能否能力应对和承受这种状况,是否有过策略。另一方面,赚了之后能否退得出来,什么时候退出来,如果退不出来怎么办(很多人就是这样进去了再也没有退出来),是这样的举手,我看看有多少。

大部分人没有应对失败的策略的,应对成功的策略更加没有。如果是这样,不管是失败了还是真的成功了,后续进行的剧本存在非常大的变数。失败后的恶性循环,成功的心理膨胀,都可能发生。错误的方法赚钱了,再用错误的方法亏出去。

我有位朋友,2014年配资炒股,10万起步配50万,翻倍了再配,再翻再配,最后做到了400多万,最后2015年股灾来了,利润居然亏完。他最初的打算是,大不了10万亏完,也就十万。但根本没有计划好,如果盈利了怎么办,盈利多少该怎么办,没做好各种版本的策略,后续剧本变化太快。一场游戏一场梦。

证券市场15年,以前在我自己身上也曾经发生过一些狗血剧情,可以分享一下。有一次是我一笔30多万的投资,快速地做到了96万,当时我想着,满100万我就退出,结果96万成了终点,最后回到原地。所以策略是什么,策略绝对不是目标,也不是单纯数字,而是防范问题的方法和出现问时的解决办法。

也就是说,股市的策略的制定是根据市场来的,而不是根据你想赚多少,你要赚多少来的,策略必须是多向的,而不是单向的。100万投入,预期赚多少出来,那只是你的预期。

再比如,110万还有10万的利润,明显市场不行了,但不甘心,嫌赚少了,抱着反正没到成本线100万,继续做再赚点,最后在100万这个额度就好像公路上面的一个点,一波杀下来刹不住车,还剩80万或更少出局。

我这里做一个简单策略示范(并非完善的策略):

一、资金管理策略

首先确认资金的额度,亏损承受的额度范围,然后再投资。单纯的这想着盈利而进入市场,一旦出现亏损,会乱了阵脚。

1、投入资金,发现判断错误,市场趋势并非形成,不管收益多少,马上撤退:(或减少资金投入,抽出资金)

2、投入资金,发现趋势确立投资正确,继续坚持,并做好退出计划,(退出计划的制定是根据市场的假设而定,根据各种方向的假设做好预设);

3、投入资金,获得收益,趋势进行了较长时间,但无法预判趋势会走多久,则兑现部分利润,继续走,继续兑现。

二、股票管理策略

1、股票涨了怎么办,股票跌了怎么办,涨到什么位置怎办,跌到什么位置怎么办;你预期的位置是什么,你能承受的位置什么;

2、热门股票买多少,冷门股票参与否,账户个股数量配置,采取发现机会就买的模式,还是选择等待你预期的机会出现再买。

3、止损止盈前置条件设置。按资金额度止损,按个股走势止损,采取哪一种止损模式,很重要,直接影响账户的终极收益。

第二个关系:风险和利益的关系

口口相传的金融常识,给人灌输的理念是风险越大,收益越高,这也导致了那么多人为了利益不停的陷入风险,“就像那飞蛾向火,最后忧郁像落叶漂泊”。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期货的风险明显高于股市,那么做期货的人应该比做股票的人赚得多,或者说至少赚钱人数的比例大,但两样一样都不成立,从多年在证券市场的工作来看,十个期货八九个亏,都是去捐款的,有些地方的十个期民就是十个亏,唯独收佣金的赚了。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风险。市场是可预测和不可预测性的融合,风险就是可能和你预期的方向相反,风险是市场存在的那一部分不可预测性,风险和股价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关联。短线的风险鉴别和长线的风险鉴别又存在天壤之别。

投资者的风险来自两个方面,市场的风险和你自身的风险,投资者自身的弱点往往是加剧风险效应,比如:懒散、贪婪、幻想、情绪化、过分自信、冲动等。

市场的风险来自经济面、政策面、政治事件、地缘关系、行业事件等,微观方面来自公司运营、投资者或庄家行为、大股东变动、突发事件等。市场可预测的性的风险是可以规避的,不可预测性的风险很难规避,只有通过前置策略来应对。

短线股票的风险定级,主要来自上涨概率的大小(仅针对A股),上涨概率大,自然风险就小,而不在于股价和位置。上涨概率小自然风险相对就大。也就是说风险越高,成功的概率越小,而做股票主要是做概率,所以在股市风险和利益其实是成反比的,而不是成正比的。

股票的风险还来自时间的风险,而不仅仅是资金的风险,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资金也是有时间成本代价的。所以中长线股票的风险定级,不仅仅看股票上涨的概率,也要看可能上涨和下跌的空间。

中国股市比任何市场都需要专业知识,因为中国股市的融资量大,每年要拿出巨额的资金,都得从股民身上出,而且中国股市从来没后长期的牛市。不专业的股民,加上一个稀烂的市场,所以大部分股票投资者是亏损的也是必然。要要想在A股赚钱必须专业,而且具有的强大人格力量。普通弱弱的小散,连自己情绪都管理不好,别说专业了,只会沦为鱼肉。

  • 特别声明:本文由 股票学习网 整理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文章链接:https://www.gupjy.com/16436.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