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做散户,不做机构

2020-08-1309:50:13 发表评论 1,099 views

机构给了我大户的思维,却让我寻找散户。散户代表了市场大众。散户在A股的语境里,如果不是贬义词的话,也肯定不是一个中性的词语。它和追涨杀跌、韭菜、傻钱、大妈和亏损,往往连在一起。

作为一个在机构工作这么多年、靠机构发的工资立足上海,然后又做私募基金的人,竟然被说是“散户思维”,心里接受不了啊。我个人是散户,可以说我没有好几个亿,但怎么能说我的思维是散户思维呢?但是,转念一想,散户没什么不好,这里面有一系列值得讨论的严肃问题,对我们千千万散户投资者非常重要:

1、什么是散户思维,什么是机构思维?

2、散户的优势在哪里,散户该怎么投资?

3、散户是弱者吗?怎么跳出散户思维,赚机构的钱?

试图定义散户

散户的含义有几个层面。从资金层面看,散户指的是“资金小”的“非职业”投资者。移动互联网发达之前,挤在券商营业部里,进不了大户室的,叫散户。从这个意义上讲,散户对应的是大户。

然而,资金多少倒也不要紧,并非劣势。“非职业”却是劣势,如果把投资当打麻将,投入研究的时间还没研究麻将的时间多,没有追剧踢球的时间多,肯定做不好投资。

韩寒曾写过一篇文章,说他20岁的时候,曾经作为一支业余的上海高中名校联队的队员,和一支上海儿童职业队的预备队踢球,注意,是儿童队,还是儿童预备队,对手都是五年级左右的学生。比赛结果是,开场20分钟,高中生被小学生灌了将近20个球。韩寒上半场只碰了一次球,高中生被小学生们当狗遛。

如果你没有工作,只有10万块储蓄,要靠这10万块养家糊口,你还会轻易手机一点,就买8万块钱股票吗?不会。一个职业的、靠投资吃饭的人,绝不会把吃饭的钱轻易当赌博一般挥霍,他会珍视每一次机会。

好多年前,我一个朋友有一段时间在香港工作,每周他都去澳门的赌场玩玩乐乐。但他很自律,每次只带一千块钱过去,去了赌场,如果能先把吃大餐和回程的船票“赚”回来,就把这钱放到另一个口袋,其他的钱输完为止。如果没赚回来,就只留船票的钱,饿着肚子也要回来香港,自己做泡面吃。

这是一种纪律。职业投资者的内在含义除了专业,更重要的是纪律。投资纪律,很多时候是散户缺的。这是第二个层面。

第三个层面,散户缺乏专业知识和全面信息。在这个层面,和散户对应的是机构。一个人,如果没有助手,不看别人的研究报告,自己独立研究,每天能研究多少公司的财务报表,能有多少行业信息,能了解到多少公司产品供需关系、产能、价格变化的信息呢?

与此相对应的机构,他们的资源多很多。比如说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有公司的买方研究员,有券商研究员服务,提供各种数据、咨询、模板,他们的信息丰富度、及时度、准确度,是散户不能比的。

再举个例子,一个做小品种化工期货的朋友,算是小机构,但他们养着十几个研究员,和产业的联系异常紧密,现货市场的一举一动,打个电话问两句,就清清楚楚。没有这些信息的散户,只能看新闻。一件事情等到新闻播报的时候,要不已经反映到价格了,要不操作的空间已经很有限。经常的情况是,价格变化了,我们去找新闻,去问到底为什么价格变了呢?信息差代表了利润差。这一点是散户的最大劣势。

机构比散户弱

大户和散户,除了资金外,并无本质上的差异。机构的纪律性和研究能力,才是和散户的本质区别。那么,机构和散户相比的劣势是什么呢?

第一、机构资金大、难掉头。怎么能悄无声息地建仓,还不把股价拉上去,是机构头痛的事情。建仓的时候,拉高一波,卖出的时候,又打压一波,弄的不好,变成进得去出不来。

在以前的庄家时代,高度控盘的公司,不是他想控,而是身不由己,越控越多,进去了出不来,难受的要死。

第二、灵活性。这是机构坚守投资纪律的反面。比如像公募基金公司,一般来说,都有公司的股票池,在股票池里的股票才可以买。股票池里面的股票还分等级。

比如,一般的股票,顶多买到基金总盘子的3%,超过3%的股票,要进核心池。进核心池的流程,比较复杂,要研究员写报告,风控同意,更大的投资,要公司层面决策,基金经理没有权限。坚持纪律的时候,就丧失了灵活性。

第三、仓位限制。以公募股票基金为例,股票基金有仓位下限,不能空仓,这让基金经理即使看空市场,也不能空仓,更不能做空。私募基金虽然没那么多限制,包括其他一些机构资金,但机构这周满仓,下周清仓,是不现实的。散户不一样了,上午满仓,下午清仓,随便搞,有一些不适合机构操作的机会。

第四、业绩基准和激励机制。投资目标决定了投资回报和风险管理方式。散户的投资目标是绝对收益,只要挣钱,管你指数涨跌。公募基金的目标一般是跑赢指数。如果指数下跌,哪怕基金是亏,但只要跌得比指数少,基金经理也能拿奖金。奖金能拿多少呢?其实,在公募基金体系里,特别在中小基金公司,奖金的多少更多和公司的经营情况相关,和单个基金的表现没那么相关。

一个3个亿的基金,做的再好,公司的收入就是一年管理费300万,公司还要利润,基金经理怎么都分不到多少钱。所以,选基金的话,大公司的基金,基金经理的工作动力高。但是呢,大公司基金经理待遇好,待遇太好了,又变成基金经理凭什么要努力干活呢?其他类型的机构,如果激励机制弄不好,基金经理做起来也挺难过。基金经理没动力,机构怎么能投好?

随便去看了一下基金排名,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收益最高的超过100%,最差的亏20%多,1265个基金,有60多支基金是亏钱的。谁说只有散户牛市亏钱?

散户当自强

所以,散户不一定比机构差。但是,散户有几个思维一定要不得。

1、弱者心态

认为市场有庄家、有主力,他们是来割我的,我做不过他们。弱者心态导致散户不去学习,不去研究,不去提高能力,不去按照市场的规律去思考。市场有没有主力,有!市场主力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是除了你之外的由千万个人集合形成的市场本身。这个集合的动向是极其难以判断的。但是你需要考虑市场普遍心态会怎么思考,以此去推测市场主力的走势。这是最难的。

有个冷笑话说:一般买股票的有3种人:账户不到20万的天天骂人,20万到50万这种人很少说话,专心研究市场行情,50到100万的人都很谦虚,别人一问买啥都说自己是新手,不太懂!一开始我也很谦虚,再后来我专心研究,玩到现在我也开始天天骂人。怨天尤人,说的是散户里的散户。

能力提高了不一定赚钱,但怨天尤人,不提高能力,肯定不能持久地赚钱。

2、只用耳朵不用头脑

投资的本质是一直在摸索市场规律。如果掌握了市场规律,就能顺着市场规律赚钱,如果摸不到规律,也可以正好碰上运气赚钱。如果只是道听途说,听别人说一些似是而非、没有数据验证的规律,就是糊涂。

举个例子,一些人一方面认为所有现代金融理论,什么价值投资、财务指标,都不适合A股,一方面又对北向资金、外资QFII的动向趋之若鹜,认为他们最牛。这是自相矛盾的不动脑子行为。除了部分回流资金,决定北向、外资QFII资金流向的基金经理们基本上是学现代金融理论出身,是科班毕业,是CFA,他们的底层投资逻辑,恰是你认为在A股根本不适用的。重要的是要思考北向资金是不是真强,有没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3、只看实用,不看理论

最常见的评论是,你说的没用啊,等于没说。很多人就是这样,懒到想让别人直接告诉他买哪个股票,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其他的都觉得没用。

韭菜也是分档次的,这种人大概率是会被人骗去买那些能告诉买卖点的智能炒股软件、去买一万块的包赚不赔股市课程。这样的韭菜,比在市场里亏钱的韭菜,差一个档次。镰刀割的不是韭菜,割的是智商税。

事实上,方法论比一两次操作成功更重要。有人如果在努力把理论的、复杂的、由时间形成的规律和观点,翻译成大白话让没那么多专业知识的股民理解,是好事情。

说到这里,开始的问题就很清楚了。如果散户的心态够开放,勤于摸索市场规律,善于使用研究资源,他做的不会比机构差。从这个角度看,要让我选,除了不要散户思维,我宁愿做一个自由自在的散户,没有机构的羁绊,用头脑做成牛散,想想都开心。

  • 特别声明:本文由 股票学习网 整理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文章链接:https://www.gupjy.com/18259.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