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概念股投资的思考

2020-11-1208:49:43 发表评论 709 views

最近蛮多卖方机构开始组织年度策略会,龙哥也会参加不少,最近比较繁忙,行业和个股的深度分析可能会少一点,趁着行业近期大幅回调,多和大家聊聊医药行业投资的思路,12月份也会照例在小密圈发布2021年的投资策略和最新股票池,很多公司谈了半年可能一直都没什么好的价格,现在真的跌下来可能要给好的价格了。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近期对创新药概念股投资的一些思考,大行业出大公司,中国制药行业是一个2万亿级别的超大市场,叠加未来创新药国际化的空间,制药行业必然会出现多家大市值公司,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了700亿美元的恒瑞和300亿美元的豪森。

很多读者经常会问的一句话是,XX公司会是下一个恒瑞吗,或者XX是“小恒瑞”吗,几乎可以肯定的说,不会是了,或者说不论是现在的大多数的二线制药企业,还是新兴的biotech公司们,大多都已经不具备成为big pharma的可能了(不能成为恒瑞不代表没有成长空间,但是恒瑞的成长本身就是个传奇,不要动辄就认为某家公司可能是下一个恒瑞)。

创新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研发能力——但是研发能力绝不是全部,不管是海外还是国内,我们都看到了一些典型的案例,也就是公司可能具有一定的研发实力,也能做出来还可以的产品,但是商业化能力太差,产品做不大,卖不出来销售额。

目前以恒瑞医药为首的头部制药企业,能走到今天的行业地位,所依靠的不仅仅是研发能力,还有强大的产品商业化能力,也就是从药物早期研发,到临床试验,再到药品注册上市,进院和医保定价,再到市场销售和学术推广,这一系列从研发到产品商业化的全流程,对于近几年起步的biotech公司来说,几乎已经不可能在所有环节都做的很完善,也就不太可能成为big pharma。

big pharma的门槛已经提到非常高的水平,一线的几家公司即使未来研发跟不上,通过强大的产品商业化能力和资本实力,也未必会落后多少,这几家公司大多还是有相对来说远强于其他公司的研发管线,例如恒瑞医药仅在三季度就拿到9个临床批件,一个季度的临床批件赶得上其他三五家biotech公司忙活好几年,当然这也是恒瑞日积月累所得。

对于biotech公司、尤其是几乎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biotech公司,这两年在港股、科创板的密集上市,以及各路大机构的疯狂背书,大多并不能带来股价的长牛,反而其中大多数会成为价值毁灭者,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价值。试问,资本堆起来的公司——资本方挖来的团队、产品license in、研发和生产全部外包,这样的公司到底能创造多少价值?能否具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和壁垒?

再简单点说,biotech公司的投资对于专业化要求非常高,高到龙哥都没有足够的把握说未来一定能够在biotech公司的竞争中找到黑马,不过,当下来看biotech公司里的“白马”已经非常清晰,所以接下来投资biotech公司最简单的就是抓住现有的”白马“,至于biotech公司里的白马是谁,认真学习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未来biotech公司里的黑马怎么选?说起来筛选的原则也很简单,就是能做出独具特色的产品的厂商。

单抗领域、尤其是PD-1/PD-L1单抗现在已经被动辄几十家公司研发,国内热门靶点的重复研发、扎堆申报的问题非常明显,未来的me too新药,可能会成为类仿制药,医保基金不会支付多余的溢价,能否获得溢价的唯一决定因素,就是临床增益,这点龙哥此前多次强调,完全适用于创新药和创新器械两大方向。

因此,对于双抗、ADC领域(双抗和ADC药物即使是同靶点,做出来的药物疗效和安全性也可能出现数量级的差异),以及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未来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赛道,都是能做出来差异化的领域更容易出现行业黑马,当然也要回到我们上文中讲到的,商业化将会是biotech公司最大的掣肘,与big pharma合作进行商业化是最好的选择。

国内有4000+家制药企业,考虑未来仍将层出不穷的biotech公司,行业内的公司数量仍将非常庞大,而未来20-30年的时间里,参考日本医药行业的情况,可能有70%-80%的药企会被并购或淘汰掉。

  • 特别声明:本文由 股票学习网 整理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文章链接:https://www.gupjy.com/21554.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