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上市公司的成长性

2020-11-1214:14:12 发表评论 1,234 views

投股票就是投公司,投公司就是投成长,抓住公司的成长才能获取收益。无疑关注企业成长是公司分析非常重要的点。

一般企业的成长来自于两个维度,一个是自身经营方面的进一步拓展,比如开发新的品类、原有产品的进一步挖掘、上下游产业链布局等;一个是来自资本运作方面的并购和收购。

来自于公司自身经营发展的成长一般更具有可期待性,不过也要具体分析。

如果公司通过新产品或新业务来寻求成长,要看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被动的拓展,一般是由于原有产品进一步成长受阻,或者达到天花板,而被迫探索新的业务,可能存在紧迫与盲目性;或者需要考虑公司管理层是否具有高度的进取力,为何直到迫不得已才想办法。

主动拓展也有良性和盲目乐观之分,盲目乐观的主动拓展是一种危险信号,和被迫拓展一样具有较高的多元化失败风险。而良性的主动拓展,一般都是在现有业务和新业务之间找到了强劲的纽带,多个业务之间可以实现资源重复利用,或者业务之间可以产生相互强化的特点,类似于顺水推舟的感觉。

开发新的产品和业务领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看公司是进入了红海、蓝海还是要自己培育市场。

如果进入红海市场,虽然看着别的公司挺挣钱,但正因如此,新进入领域一般都会有相当强劲的对手在守护自己的市场份额,并且都是身经百战的强手。在红海里抢块肉吃并不容易,让客户改变原有产品的忠诚度,一般企业需要花费较大的代价,或者企业通过创新产生具有明显的替代优势,否则失败概率可能很大。

如果进入蓝海市场,因为行业的发展空间还未饱满,通过直接或者错位竞争,取得一定的发展是相对容易的,后续能否站稳市场地位、建立优势是跟踪关键。

如果企业打造的新产品或者新业务,属于市场的空白,那么企业必须要经历市场的培育阶段,虽然没有强烈的竞争压力,但是能否产生实际的、持续的客户需求变为重点,需要毒辣的眼光去判断;一般大机会都是从此而出,毕竟先进入者具有较强的领先优势,更容易成为行业龙头。

不管哪种方式,公司是否理解新产品的市场竞争特点,抓住客户需求,拿下经营要点,培育用户的必需度,都非常值得去重点关注。新的品类能否与原有产品、原有品牌产生互动支持,生产、销售资源能否重复利用,管理层、员工是否有相关经验和专业配置,都会显著的影响新品类拓展的成功概率。

如果公司通过原有产品增长,继续挖掘需求,占领更大市场份额,必然会遭到其他竞争对手的反击。压迫式的增长都是以行业对手损失份额的代价来达成的,因此企业是否在行业中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如成本优势、品牌优势、渠道优势等,对手实力是强劲还是弱小,行业发展是成长还是稳定,都是关键的影响因素。如果企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且行业中还存在很多弱小的对手,行业空间较大或者还具有自然增长空间,那么市场份额的进一步集中是比较容易达成的发展格局。

通过资本并购和收购来完成企业增长,一般都需要谨慎的看待,因为业务整合的难度一般会超出预期,通过历史案例统计,整合成功的概率并不大,尤其是跨界的,更是难上加难。而且在收购时,被收购公司如果运营优秀,一般不会轻易卖出,要不就溢价很高,收购者买入后可能会有几年时间都在填补溢价。如果被收购公司做的很差,那么收购回来就能变好的概率也是非常之低,就如股神巴菲特也感叹自己收购伯克希尔是非常惨痛的教训。

在有些领域,行业整体比较分散,客户需求高度细分,并且产品的技术性、粘性也很强,像医疗器械行业的部分细分领域。大企业并不能在一定时间内,或者很难建立各个细分市场的技术能力,而且研发成本与替代难度又大,那么收购兼并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市场整合手段。

从ROE的角度来看,净资产收益率(ROE)=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公司成长可以有提价、降成本、加快周转率和提高经营杠杆等方式。

提价是一种非常稀缺的竞争优势,一般企业能够跟随社会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而持续提价,保持相对价值,就算拥有很好的竞争能力了。如果可以超越市场,单独提价,那么都是天时地利人和(行业、垄断、品牌、需求)各方面齐聚的“命运”优势。不过提价依然具有天花板,最终是符合量价模型的,过高的价格将会压制用户需求,可能还会透支未来的提价空间,同时也给竞争对手带来了更多的生存空间。

量价齐升都是阶段性现象,是时间积淀和企业发展阶段的综合结果,不是刻意可以为之。滥用提价权,并不能更深入的打造品牌形象,甚至可能造成反噬,影响客户需求以及利润水平,像近年的东阿阿胶就遇到了这样的困境。

相对于提价,降成本是企业更容易做到的事情。不过降成本的效果并不可持续,毕竟经营企业不可能零成本运行,至少有一个底线。在短期内,会产生利润的加速增长,中长期这种加速度会消失。

而且成本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企业打造竞争优势所必须付出的“价格”,如果为了提升利润,降低该有的费用支出,从而失去了研发能力、失去了人才、失去了宣传和市场影响力,那么这种降成本是得不偿失的。

只有企业的降成本,是一种成本优化性改变,在制造环节、销售环节、管理环节因为采取了更先进、更科学、更细化的模式,甚至由此而产生了竞争优势,类似如此的降成本才值得看好,例如丰田的JIT模式、牧原股份的自繁自养优势。

提高资产周转率,一般是企业经营能力向好的体现,更高的生产效率、更大的销售规模、更好的资金使用效率都是较好的发展表现,要重点关注其产生的原因及未来的可持续性如何。

提高经营杠杆是要谨慎对待的,如果杠杆率提升是因为上下游资金的占用,比如说预收账款这类的运营负债,则是良好的信号,表明企业的话语权在不断增大,竞争优势更加稳固。但如果是通过借贷、有息负债的方式筹资,那么就要谨慎看待,认真考察企业的现金流是否十分紧张,市场需求能否持续增长,公司的扩张计划是否能被市场顺利消化、是否为周期景气高点而导致的扩张,是否依赖大客户订单等,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是必须关注的重中之重。

最后,看企业的成长,不管企业多么厉害,都脱离不开其所在行业的发展和行业特征这个大背景下。离开行业谈公司是不切实际的,行业规模太小,是养不出大鱼的,行业走向没落,企业再怎么折腾天花板也近在咫尺。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行业足够大、市场属于成长期,或者成熟期但还具有广阔的整合空间,都是公司成长的重要前提,分析公司成长不能忘了行业这个本。

  • 特别声明:本文由 股票学习网 整理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文章链接:https://www.gupjy.com/21558.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