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希尔的质变

2021-03-2719:53:44 发表评论 855 views

我个人认为巴菲特致股东的的信在1980年之前对个人投资者更有价值,那时候巴菲特主要投资了三类:

第一,低估类。

第二,套利类。

第三,控股类。

其中第一类就是我们所说的炒股或者是股票投资,这类主要投资思路来自格雷厄姆,就是一个不断寻找低估的过程,而且主要是烟蒂股投资,宏观形容一下的话,就是买入100只严重低估股票的话,只要有七八十只涨的好,整体收益就极为可观,基本面本来就很不好的烟蒂股,必然有一部分最后表现也不好,要的就是大部分表现好就行。

沃尔特施洛斯其实也是这样干的。

这可以容纳一个相对小的资金量,这也是早期巴菲特资金的主要投资类。

个人投资者更像早期的巴菲特,我观察沃尔特施洛斯的历年收益率每隔几年就有亏损记录,这是因为施洛斯没有巴菲特的其他类投资,尤其是没有套利类。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提到股债平衡投资理论,巴菲特的套利类实际上就相当于债,但是收益率要比债高的多,不过相应承担的风险是套利也可能一波三折,甚至亏损。

巴菲特的套利类投资和机构不同,风格和买股票很像,仍然是集中投资,每年就做几个单子,但是单子必须够大。

当股市过热的时候,不只是过热的股票会下跌,整个市场都会下跌,那些没有享受到泡沫的股票也会随着下跌,几乎所有的股票在行情不好的情况都会下跌。

巴菲特采用的方法是当股市过热的时候,就逐渐增加套利类份额,甚至出现过清仓现象,也就是专心控股类的开始。

可以认为,低估类和套利类就相当于格雷厄姆说的股债平衡,本质是一样的,但是相对于格雷厄姆,巴菲特开始了控股类投资。

控股类投资实际上是巴菲特模仿格雷厄姆投资思想中的买入清算思想,但是格雷厄姆很少做清算公司的投资,因为格雷厄姆怕麻烦,清算一家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公司会有相当大的麻烦,而且对个人声誉也会有负面影响。

巴菲特早期控股类公司开始也是源于便宜,风车什么的,烟蒂股之类的,然后改变管理层,还不行就清算,但是因为某件突发事件巴菲特改变了自己的清算做法,转而开始选择好的管理层。

1980年前后巴菲特看到股市过热开始清盘,只留下了一个套利类和一些不容易处理的低估类,专心做自己的控股类——伯克希尔公司。

伯克希尔公司开始只有两类业务:纺织类和保险类。

纺织类甚至还在保险类之前。

不过现实教训了巴菲特,不仅仅是芒格的影响。

纺织类换过管理层,巴菲特亲自选择了优秀的管理层,加大资本投入,主要就是窗帘业务,但是产品没有差别竞争力,投入很多,但是产出很少,甚至多年出现亏损,后来尝试收购更多的公司,企图形成规模优势,可惜仍然是投入越多损失越大。

与之相对比的是保险业务,逐年扩大的利润,投入很少却能够收获很多。

直到喜诗糖果的出现,才最终真正让伯克希尔公司公司发生了质变,质变为更加关注定性。

投资市场上的投资主要有两类:定性和定量。

所谓的定性指的是公司所处行业好,行业内地位高,甚至是垄断公司,例如喜诗糖果,糖果类公司在美国当时的销量很多不但没有提高,而且是在下降的,喜诗糖果也不例外,但是喜诗糖果的品质很好,可以提价,喜诗糖果都价格是其他同类商品价格的两三倍的时候,顾客仍然乐于接受,这是喜诗糖果的魅力所在。

正是芒格的指点和喜诗糖果以及保险业务实际产生的效果,让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公司发生真正的质变——大大增加了定性类投资。

所谓的定量实际上就是沃尔特施洛斯一直在做的,也是格雷厄姆老师传授的,就是价格要相对价值很便宜才行,买入的东西不是自己永远想要持有的,只是很便宜,将来会有人发现这些东西的价值,从而重新定价,然后就可以卖给别人了。

这类公司买入一揽子的话,大部分可以赚到不少的利润,小部分就是赔钱货,但是整体是赚的。

我个人认为,我的投资体系开始是施洛斯类的,后来加入了定性的成分,现在我更多的关注定性中的定量,也就是首先要是好公司,然后必须有好价格,同时不排斥买入非常便宜的一般公司,不过买入很少量,最好是用一般的价格买入好公司,这类投资等得起,心理上很舒坦,尤其是公司的产品能够直接摸得着看得见用得上的时候。

伯克希尔公司在挣扎多年后终于清盘了纺织类业务,机器是按照废铁卖出的,质变后伯克希尔主要业务是:保险业务(巴菲特发现不用去银行贷款了,可以直接使用浮存金)、控股类、投资类、套利类。

投资类中不见了烟蒂股投资,留下的都是类似控股类的公司,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控股而已,实际上很多这类公司后来也达到了控股程度,这是一个资金量和认知程度相匹配的过程。

伯克希尔的质变源于巴菲特的质变,巴菲特的质变常常说是因为芒格,我觉得这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催化剂,但是伯克希尔多年萎靡不振甚至逐渐坠入深渊的纺织类业务可能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人会受到经历的影响,进而改变人,反过来又会作用于新的经历。

真是一个有趣的世界,如果没有争执的话会更加有趣。

这是我最近一直在阅读几十封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得到的读书感悟,让我收获良多。

  • 特别声明:本文由 股票学习网 整理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文章链接:https://www.gupjy.com/23361.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