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买入康得新股票到割肉的全过程

2019-05-1816:15:42 发表评论 1,681 views

一直想写写这篇文章,毕竟我认为康得新是我投资生涯中最重要的一课,虽然损失不算太多,但是整个过程让我记忆尤新,本文分四个部分:

发现康得新

2015-2016年本人还在第一家公司资产管理部,当时研究股票的方法是之前一个领导带我们做,先用量化模型筛选股票池,然后人工研究,当时康得新由于毛利净利增长等各方面都非常优秀,进入了我们的初选范围。

当时为什么选择康得新?因为在菜鸟的眼里,一个好公司是你不是很容易看懂的,需要你花一番功夫研究的,看很多年报和研报才能略知一二的,最后研究完了之后“觉得”自己“懂了”的公司,才叫好公司,因为这样看似是自己的研究产生了价值,自己挖掘出了阿尔法。

也就是这样,康得新的预涂膜,光学膜,碳纤维真是需要花一番功夫看报告才能知道是干啥的业务,这样也激起了我研究的兴趣。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老手三分钟就可以否定一个公司。现在的我,对大多数公司,都i提不起兴趣。如果一个公司的业务你三分钟之内看不懂,那么请不要看下去,因为你后面再看多少都是无用功,因为你的能力圈和信息获取渠道就有了天然的劣势。我再举几个之前看的比较多的公司,事后都证明自己的”研究“还不如看K线来的实在:

东方园林:刚开始以为是环保里面可以产生现金流的公司,后来发现和其他公司一个德行,只不过经营现金流流出转到了投资现金流流出,割肉。

利亚德:小间距LED没看懂多少,现金流也是很差,但是赚钱走了。

歌尔股份:电子股,业绩两眼一抹黑,电声器件VR也不知道是干啥的,业绩估值一无所知,割肉。

景旺电子:PCB,业绩看似不错,但是自己对PCB产业也是一无所知,赚钱走了。

这些股票有赚有赔,当初自己看报告,参会,调研,看似是“看懂了”,其实说白了自己根本连门都没摸到,康得新这个光学膜产业,我敢说在同等条件的散户和机构下,本人的“研究”基本属于中上水平,但是依然连门都没摸到。

当初觉得这个公司很不错,就开始搜集资料,查看研报,年报,当时第一个发现的小疑点就是这个公司的研报很奇怪,都是小券商写的,偶尔有几个大券商也是随便关注一下,根本没有深度的研报。当时问了几个业内的朋友,说是这个公司的口碑很差,有财务造假的嫌疑,很多卖方都直接拉了黑名单,但是刚开始从财务报表的角度,除了应收账款逐年增多,大存大贷,产品毛利显著高于同行之外,并没有其他疑点,而当时本人也刚开始研究成长股,对于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因此并没有停止研究,在2016年9月份,本人第一次买入康得新,成本18元左右,总仓位占比10%左右,当时买入还算是个小低点,在买入之后,本人就更换了工作,正式加入了私募行业,由于开始了职业投资,从而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公司的管理层和老钟本人。

开始研究跟踪康得新

第一次见到康得新的人是康得新的证代王山,网名阿拉丁,相信不少投资者都见过他。地点是某个券商的行业交流,从参会人员来看,就觉得康得新这个股票人气很旺,但是来提问或者问问题的基本都是菜鸟,或者是没做好功课,直接就来问一些白菜问题的,而证代也基本都是科普,还拿了光学膜,装饰膜的样本册子给我们看,外加当时的一部HTC裸眼3D手机。当时我记得非常清楚的一点就是,2016年年底,证代就提到了石墨烯传感器业务,结果到了现在还没下文。

本人对于拿到小本子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叫装饰膜的东西,是怎么卖到20亿?你要说预涂膜全世界有那么多书本要贴,光学膜全世界有那么多台电视机和手机要贴,但是这个装饰膜有那么多KTV酒店贴吗?能卖20个亿?当时我对这个东西就非常质疑,但是人家是TOB端的公司啊,说得过去,也就没再深究,事后我才对自己说,你有办法深究吗?你懂这玩意吗,你想买你都不知道上哪买,这就是TOB公司最大的盲区,你根本看不见摸不着他的产品。

总体来说,第一次接触康得新的人,印象我觉得还是挺好,但是后来发现,阿拉丁在14年年底股票最低点减持股票改善生活了,我就对这哥们有点不好的印象了,觉得这哥们挺背的。

巧的是,这次见过阿拉丁之后,康得新就被举牌了,但是举牌的对象我是非常不理解,中植当时自身都难保的情况,还举牌康得新,不错随着格力中国建筑等举牌概念股下跌,康得新也跌回原点,做了一次过山车,不过在17.5附近本人又加了点仓位,总仓位大概在15%左右。

第二次调研,也是券商组织的会议,见到了公司董秘杜文静,减到杜董秘之后,我也非常奇怪,一个700亿市值的公司董秘竟然只有30岁,之前也查过她的简历,之前也是一般般,不过她对上市公司的业务感觉比阿拉丁清楚很多,也解答了我一些问题,这次调研遇到了大神。总体感觉董秘的水平还可以,虽然年轻但是可能公司任命她也有他的道理,于是也没有太多的怀疑。但是这次,本人了解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也是后面产生最大的怀疑的一个信息,也就是董秘对业务进行了具体的拆分:

光学膜20亿,装饰膜20亿,裸眼3D1000万平方米。其他的几个业务暂且不说,这个3D1000万平米我是百思不得其解,假设一平米3D膜算上损耗可以造5-10台手机,那么1000万平米3D膜需要出货5000万-1亿台3D手机,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当时本人以为听错了或者记错了,后来在参加股东大会时,亲口听财务总监王俞说了同样的话,才确定了自己没有听错了和记错。巧的是,在第二年的调研和交流中,公司的口径改了,1000万平3D不翼而飞了,取而代之的是高端光学膜和拔地而起的汽车膜,号称中国5辆车就有一个辆贴KDX的汽车膜。我在淘宝上研究了半个月,没找到KDX车膜占有率20%的证据,同时走访了很多4S店,其根本没有听过KDX,这又让我产生了更大的疑惑。但是此时恰逢17年蓝筹股大牛市,康得新也跟着涨了一波,但是明眼人就看得出来,康得新的节奏和正儿八经的茅台平安招行格力这些正规军白马,明显不是一个路子。这些白马走势很强劲,明显就是正规的市场买盘合力的结果,而康得新运作迹象明显,盘口蛋疼无比,该涨不涨,该跌不跌,类似走势的还有康美药业,三聚环保这些股票,后续都被认为是有问题的。

谈谈第一次参加股东大会的见闻吧,相信很多朋友也亲自去过康得新的股东大会,康得新的总部在张家港,当时我和大神一起出发,我们是从上海出发直接坐两个半小时的大巴到的公司,大神和我说,根据他多年调研上市公司的经验,进门首先看保安,如果保安安保意识很好,说明这个公司还可以,如果保安啥事都不管,说明这个公司一塌糊涂。果然康得新的安保工作做的非常好,进门还要核对股东名称和机构名片,进门之后开始参观展厅,我们感觉进入了一个现代化大型企业,但是大神的一句话又让我心头顿生怀疑,他说这个公司好牛逼啊,就这么大的一点地方,一年产生20多亿的净利润,我们在厂区里坐大巴观察,好像拉货的车并没有非常频繁和忙碌,在参观工厂生产的时候,大神还开玩笑的和我说,这些不会都是假的吧。现在回想起来,康得新这些真真假假,还说不清楚。

午饭在康得新的食堂,饭菜非常不错,自助餐,下午开会,还有茶歇,感觉上市公司非常注重投资者关系。在吃饭的时候,一位女士说,钟总和徐总是两口子,我这才第一次了解他们的关系。

下午的开会徐总先讲,具体内容记不太得了,但是我就记得两句话:

1、有的投资者说越来越看不懂康得新了(现在想想确实是)

2、有的投资者拿我们和乐视比,说乐视也说生态,我们也说生态,我们的生态怎么能和乐视一样呢?(现在回想起来无比唏嘘)

之后老钟出现,这是本人第一次近距离观察老钟,老钟确实散发出一种独特的个人魅力,军人,企业家,情怀确实在他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包括他那2万8的鹰头意大利洋皮带和他价值好几百万保养的蹭亮的迈巴赫。但是老钟的精力确实不像70岁的老人,一头黑发,具有的网友说,特意近距离观察过,不是染的。而且可以脱稿站着讲话几个小时。据说可以白天打高尔夫球晚上吃饭喝酒然后去KTV唱歌跳舞到凌晨。

说到老钟,还有他的儿子钟凯,前任康得新董秘,根据消息说在康得集团老钟外号老K,小钟外号小K,之前钟凯当董秘的时候把所有机构都得罪了一遍,机构来调研不接待,迟到,态度傲慢,因此很多机构都把康得新拉入了黑名单,至于是真的还是怀疑康得新造假而拉黑,那就不得而知了。

在此期间,本人还认识了一位做定增的朋友,巧的是他之前由于业务关系接触过康得新,他给出了两个点:

1、康得新15年股灾的时候的资管计划差点就被浦发银行强平,真的就是差一点点,不过15年股灾被强平的公司多了去了,这点我也没在意;

2、康得新在北京有一家公司帮助其运作股价,这一点我就非常警觉了。

3、开始怀疑康得新。

开始怀疑一个人,不是某一天开始的,而是从一个个细节,一个个点滴开始。首先,随着上涨,我听到了非常多的不好的消息或者得到了非常多不好的信息。

1、在和某些行业内专家访谈的时候,他们都说听说过康得新的光学膜,但是对康得新拥有那么牛逼的技术和盈利能力都非常不相信,并且都说了四个字,骗股民的。

2、在某些券商举报的财务报表培训中,直接点名康得新,并且将康得新当成反面教材,大存大贷,应收狂增。恰逢当时神雾环保闪崩,坚瑞沃能闪崩,我开始思考,康得新最坏的情况是不是也和他们一样闪崩?在这里我向当时参加培训的那位券商的领导道歉,实我太年轻,康得新确实造假。当时我还觉得他不了解康得新,随便乱黑,现在想想,排除一个公司确实只需要3分钟。

3、参加同行业厂商的交流会,例如机智科技,双星新材,董秘或者证代一致不予评价康得新,认为其非常有争议,同时业内认为裸眼3d就是噱头,他们也能出货,只不过没人买,技术根本不成熟。

4、从卖方的口碑来看,我接触了不少康得新的卖方,说实话,大多数都是年轻分析师,和我一样经验尚浅,根本看不出康得新的门道,在股东大会离开时有个分析师说这个公司挺好的,就是多年现金流加起来只有净利润的一半,但是他也没怀疑啥。还有个分析师说拆分了康得新的业务,光卖给苹果的一个膜就有2亿的净利润,但是他拆的又和上市公司的口径完全不同,他说他是问的上市公司内部人士,是比较正确的口径,康得新的业绩口径已经变了78次了,最后我也懒得去拆了。还有个分析师非常看好康得新,写了50页的报告,给董秘看完董秘还比较肯定,发之前还给我看了一下,结果第二天康得新就暴雷跌停停牌了,他就没发了,想想也是幸运。还有几个长期跟踪康得新的研究员,到了后期基本也集体失声,不写康得新的报告了。

在此之后,康得新突然发生第一次闪崩,股价直接跌停,我非常慌张,根本没反应过来,虽然随后的几天召开业绩交流会,电话会议,还发了和三星的合作,但是我查看了15年股灾,发现康得新明显有前科,15年股灾停牌,16年熔断停牌,因此我并没有对这个什么合作协议有啥好感。

不过此时公司发布了业绩预告,现金流大幅改善,同时估值很低,我也就没有割肉,后面随着裸眼3d和碳纤维的画饼,康得新竟然突破历史新高。

在2017年期间,本人见过两次老钟,第一次是去张家港参加股东大会,老钟连续讲了两个小时,但是和业绩经营都没啥关系,都是情怀。非常疑惑的是,每次提问环节,老钟都是选择性的回答几个问题,回答的内容也是虚无缥缈的情怀。不过康得新总部给人的印象不错,环境很好,饭菜也干净。

后来的有一次交流会,公司开始改口,裸眼3d的1000万平米不见了,变成了汽车膜和预涂膜,我亲自咨询董秘,董秘说之前的口径有误,现在很多3d归到了预涂膜里,也就是平面的3d广告机,图像等。我又亲自调研了3d广告机,立体图案,发现还是很少,在上海这种一线城市都没有特别多的产品,更不要说全国了。

还发生了一件事情,本人想体验一下平面3d产品,特意在其微店上订货,刚开始付了2500元,然后客服拖了两个星期没发货,然后我和客服联系,客服百般推脱,我直接打电话咨询康得新总部,结果被告知这个微店已经倒闭了,和康得新没有关系,但是店还在,运营的员工自己把钱吞了,后来这个钱被追回来了,但是我深深感到这块业务肯定不可能赚钱。

还记得深交所发过问询函,给康得新,我清楚地记得,财务报表上,康得新的货币资金和理财是对不上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问询函和当期财务报表去看,事后我特意问了证代王山,他的回答根本不能令我满意,好端端的财务报表不可能出这种烂问题,我当时又增加了怀疑。

后来的事情也知道了,除了裸眼我3d出了个三星笔记本,其他一再跳票,康得新从最高点开始下跌,又开始闪崩,股价又跌回了我的成本,我在高位回调的时候还加仓了一点,因此股价20多的时候已经浮亏了。

割肉

进入2018年,康得新早已先于大盘下跌,这时候管理层又开始以收购为借口停牌,综合了各方面判断,我觉得收购根本不可能,因为康得新根本没钱,而且老钟在电话会议里竟然说收购不涉及到资金成本,能直接给公司带来利润增量,我震惊了,这简直就是明摆得忽悠,我当时仓位比较重,想着基本完蛋了,没想到开盘竟然高开,我立刻21元卖出一半仓位,在5月29日20元卖出另外一半仓位,总体成本大概23元,亏损了百分之15左右,和整整两年的时间。幸运的是,在我割肉两天之后,康得新彻底完蛋了。

在这里我想说说加过的康得新的一个群,怎么加的群也忘记了,但是我在这里提醒大家,千万不要乱加任何一个股票的“价值投资微信群”,这种群和普通的股票推荐群完全不同,加了这种群,就是抱团取暖的开始,群里大家会极力的挖掘一个公司的好消息,美其名曰研究,价值投资,其实都是选择性偏差,只看好消息,不看坏消息。我加过的东方园林群,神雾环保群,三环集团群,无一最后不是死的很惨。群里都不缺几千万的大佬,最后一般都是输光光。而你在群里提一些反对甚至质疑的声音,就会有人声讨你,不看好请离开,最后割肉退群的往往是这批刚开始最看好的人。

在康得新群里,有做实业的大佬,有从1.5拿着康得新涨到20块钱财富自由的大佬,有大学教授,还有投行高管,最后无一例外被康得新收割,这些人的特点就是极度自信+持股集中+杠杆。这也是早晚亏大钱的人的特点,不管他们之前有多牛逼。

康得新的钱去哪里了?

1、通过关联交易做账,需要钱,康得新哪来的那么多利润?1是通过关联交易虚增盈利能力,康得新的膜毛利率为什么比同行高那么多?一是康得新本身的货币资金放在账上,然后大股东通过现金协议从银行挪用出来,然后大股东转到关联公司,先100元成本采购原材料,然后再以80元卖回给康得新,这样康得新成本就低了20元,然后康得新做成光学膜之后,以150元卖给大股东关联公司,关联公司再以130元卖出去给真正需要货的公司,这样表明上上市公司赚钱了,其实都是靠关联交易。

2、大股东从银行借出来的钱,可能一部分转到了市值管理公司,拉抬操纵股价,这一步非常关键,因此也可以看出康得新多年来都是牛股白马的走势,但是这也是康得新的命门,市值越大,需要操纵的资金越多,增发越多,股票的集中度越低,需要应付股价的资金和精力也就越高,最终在18年绷不住了,满盘皆输。

3、大股东除了质押之外,投资碳纤维的钱远远不够,碳纤维其实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只要碳纤维活了,之前的窟窿兴许能补得上,可惜18年宏观经济下行,碳纤维业务的推进并不符合预期。

4、一部分资产流入P2P和转移出了海外。

总结来看,我两年得跟踪和研究虽然没赚钱,但是也没让我亏大钱,因为在研究和跟踪过程中,我逐渐的发现了康得新得很大问题,因此敢于卖出。总之,这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 特别声明:本文由 股票学习网 整理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文章链接:https://www.gupjy.com/4800.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