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的股票投资之路

2019-12-2120:31:42 发表评论 1,403 views

一个小员工,但还想提升个人收入,所以就利用个人资金投入资本市场,看了几本书,主要参与市场从06年至今,虽说是学财经专业的,学校学的财务和经济基础知识可能有点用,但对于投资来说其实远远不够,但出生牛犊不怕虎,可能石头都没摸到就开始过河了,摸爬滚打好多年,用自身的错误总结了一点经验。

一、主要经历

(一)初涉投资

2004年上学时就利用生活费买过一点股票,赔钱了就放着了,买的联通后来换成了黄山旅游,手里也没有什么资金,后来工作了也没管,2006年10月份家里给钱买房,交完首付,还剩一点资金我说以后用来装修,这部分钱就投入股市了。

开始的想法倒也不错,听说巴菲特厉害,就想和人家学学,可惜想法还是不成熟,简单读了读巴菲特推荐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证券分析》,后来价值投资的书简单看过大概十多本吧,却没有特别注意学习巴菲特本人。这么多年,只是认识到这个错误,开始学习巴菲特本人的讲话和文章。投资赚钱的方法可能有很多,但学习巴菲特绝对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其实到目前为止也只是自认为学会了巴菲特说过的几句话,不一定够用,但肯定很有用。

经历牛市

应该说从那时候到现在,算得上的牛市也就是05-07和2015年了。2006年10月开始,主要是买了保利地产,还有一个神火股份,思源电气,思源电气是抄的一个基金的,房地产是我认为大家都需要买房,神火是通过指标筛选选的头两年业绩增长不错估值比较低的。赶上大牛市,死了都不卖,到2007年最高点翻了四倍,不卖,到2008年低点基本回到本金金额。不服气呀,接下来可能就算违规的了,在2008年接近低点的时候,借了一些信用贷款,连同本金全部买的神火股份,2009年四万亿,神火股份从底部番了四倍,尝到杠杆的甜头。而且相对高位还卖出了结。后来也没有思路,正确的想法只是想了一想,当时还想买腾讯来着,开港股户觉得麻烦,其实还是没想明白,放弃了,想买一些食品饮料,也只是想了一想,没行动,食品饮料一涨,就又算了,最后还是买的保利地产。

杠杆不归路

2010年有了融资融券,比银行贷款方便呀,好像还合规,第一时间参与,走上融资的不归路。融资的人肯定是满仓的,再加上杠杆,对个人来说,融资融券的机制确实比银行贷款要差很多,完全将命运交给了巴菲特嘴里那个有抑郁燥狂症的市场先生手里,价格下跌,双倍亏损,投资标的受限,再下跌就得补充保证金,要不就被迫低点卖出,还要出融资利息,手续费还贵。相对来说银行贷款至少没人要求每天根据价格来补充保证金,不太容易被平仓。

最终的溃败还是错误的标的,相对应的时间,2013年11月追涨了长城汽车(当时看到了茅台100元左右,觉得同样的资金才买那么点股数,不划算,当然也想不明白),2014年下跌,就面临双倍亏损,追加保证金,到2015年大家都用杠杆了,杠杆牛来了,越涨越融资买入,心态完全坏了,因为之前下降时存在被迫减仓,而且融资融券的机制就是根据市值来的,价格越高给你的融资额度越多。高的时候允许你买,低的时候强迫你卖,这还是花钱买来的罪受。2015年789月份,杠杆泡沫破裂,爆仓了,所有资金亏损掉,还没有返本的机会。

劫后余生

爆仓的感受和死一回可能也差不了太多,半夜起来写下几十条小总结,这下服气了,但是也还不甘心,之前开通了港股通,港股同样的标的,因为在不同的市场价格不一样,港股一般都有不小的折价,不甘心,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标的,仅存的一点资金(老婆的、老妈的)继续买的长城汽车港股。第一资金少,想起来巴菲的理念,买便宜的,也不懂高估值标的逻辑。

到2016年8月份,新闻上大量宝能收购万科的新闻,后来恒大也加入,万科股价26、27,按照销售额和市值的比例算了算,发现恒大(港股)很便宜,恒大2015年2000亿销售,2016年前8个月就2000多亿销售额。当时恒大市值折合人民币500多亿。当时万科销售额比恒大多不了多少,但按照当时股价,市值却是恒大的4、5倍,恒大品牌是不如万科,港股估值确实也低,但我觉得恒大搞足球很多年名气也很大,估值又低,也没敢全买(怕卖了长城汽车,他就涨,有过这种经历,一卖就涨,一买就跌),就买进了6.6成仓位,后来那一波房价上涨也不是我能分析出来的,到2017年5月份,涨了不到3倍害怕了,就卖了又换成破长城汽车港股了,后来恒大继续涨,到2017年9月一年时间恒大涨了6倍多。2017年其实行情很不错,2017年5月到2017年11月,很多蓝筹涨幅都在60-70%,长城汽车港股从我再次买入的8.2到了9.5,涨幅远远落后于很多蓝筹公司。

后来在雪球上看到有个关注的人说发现好股票了,新城控股,一个二线地产商,有港股也有A股(但不是同股同权的,大概1A股相当于4港股),我就信了。这次恒大变成了对比对象,同样是比较销售额和市值,相对于涨了6倍的恒大,新城控股(港股是新城发展控股)便宜很多,新城控股港股估值大概相当于当时恒大的三分之一左右,当然名气更小,其实都没听说过,规模也小,2017年销售额1200亿,同年恒大应该4500亿了,但是估值便宜呀。赶上了2017年小牛市的余温,不到3个月翻了一倍,但我觉得绝对估值还是低呀,一直也没想过要卖,2018年又是去杠杆,又是贸易战,2018年10月左右新城控股股价回到买入价,现在没有杠杆,市盈率按我的计算是1倍多点,肯定不卖,港股从2018年末4元到2019年7月高点11元,现在8元,期间从港股换成A股(有几天我觉得港股和A股估值差不多了,但A股分红利息税低),结果损失了几个百分点。这家公司不知道您听说没有,本来也不知道,原董事长竟然是个大流氓,现在没卖,还是因为他比别的公司估值低,也不太甘心。现在按我计算市盈率是2.6倍,虽然以后的增长可能很少了,但是现在经济不好,也没发现增长好估值低的公司,有些好公司增长可能会多一点,但估值却完全不是一个量级,30-80倍市盈率。其实2007年的时候地产股估值也是50倍的,现在不断调控,估值就越来越低,也许市场是聪明的预见了不乐观的未来,但总觉得的市场是不是过于悲观,但确实,估值不涨,业绩增长缓慢,股价也不会涨。新城控股2017到现在股价涨一倍,因为他的销售额也从1200亿到去年2200亿,今年计划2700亿估计勉强完成。这么算,估值和两年前没怎么变化。

最近才买了一点好公司(贵公司、涨了很多倍的公司),虽然有下跌风险,但所有股票,任何时候都有下跌风险,买进好公司长期来看,其实是能够做到的、最简单的、收益最好的投资方式,当然能在整体市场低迷时买进好公司是最好的了。因为是刚想明白的,所以是最近几个月才买进了一点茅台、长春高新(目前A股最贵的前两名),短期不敢保证,目前长期看还是没问题的,估值不变的情况下,业绩涨多少,股价涨多少。

二、经验和学习总结

总结的几句话其实都是巴菲特说过的话。

(一)不借钱、不做空、不做不懂的事

我以身试法,浪费5年时间和所有资金才知道,不能借钱。其实广义的、安全的杠杆是可以用的,巴菲特用大量保险浮存金来投资其实就是一种杠杆,但是他那种公司内部闲余资金和把股票作为抵押的融资融券面临的平仓风险完全不一样,巴菲特作为世界第一投资大师,肯定是相当有天赋和经验,他用保险浮存金买进的公司如果是全资收购,和股票市场就没有什么关系了,部分收购的往往都是很明智的,一般价格也下跌不了多少,而且其公司下属大量优质公司,一个出问题还有好多顶着,保险浮存金真正需要使用往往是很多年以后的保险理赔(还可能不理赔,没出险),而且即便要用,还有以后的浮存金顶替现在的浮存金。就好比王健林给王思聪5个亿投资,对王思聪来说就是很安全的杠杆,5亿对王健林来说也不算啥,真赔光了也无所谓。

不做空,中国本来也没有多少做空工具,正好这一条巴菲特说过了,我还是老实听着吧。其实不做空讲的还是,市场价格的不可预知,假设中国有美国一样的做空机制,有个烂公司你觉得他不值这个价,做空他,首先你关于这家公司很烂的判断就不一定是正确的,其次就算你的判断是正确的,但是市场可不那么听话,在他股价下跌之前,可能先上涨十倍。市场先生就是那么抑郁或者狂躁,我们需要利用市场先生,而不是被他控制。做空和融资融券一样都是被市场先生给出的价格控制了,就好比我们生病了却找一个精神病来给自己动手术一样。14、15年乐视股票很火的时候,我就觉得这公司估值那么高很不合理,乐视公司也没什么像样的产品,视频网站有的是,造个手机也没看见有谁买,别人问我,我说买什么挣钱不知道,买乐视肯定赔钱,话音未落,人家股价上涨了两、三倍。如果我当时做空乐视,岂不是还要爆仓。

不做不懂的事。其实讲的还是规避风险,只买进自己能够看明白的,看不明白的宁可错过,也不要做错。投资是讲正确率的,一种说法如果能够保证51%的正确率,那么在资本市场都能发大财。100块,每次一块,赌一百次,赢51次,输49次,赢2块。一天收益2%,一年按照240个工作日来算,计算复利,1.02的240次方=115倍。1万元两年时间就能变成1.3亿,三年150亿,四年1.74万亿,5年201万亿。

用这种不懂的事不做的思维,就能大幅度提升正确率,降低错误率。比如我只会10以内的加减乘除,我很擅长,每天都练习,我到大街上摆个摊,比赛谁算的准,谁算的快,每次赌1块,谁都可以和我比,但是我有拒绝的权力(如果发现有厉害的来和我比,我就不和他比了)。因为我是每天练习的,这是我擅长和懂的事情,大街上的普通人,虽然简单,肯定还是有很多人会出错的,我的胜率应该会远高于51%的。巴菲特就是这样,他研究了一辈子股票投资,股票交易还是匿名的,不知道交易对手是谁(假如是地下拳击比赛,我是普通选手,然后泰森那种水平的来了,我肯定不和他比了,匿名就不一样了,蒙着面我不知道对方是泰森),不发现十拿九稳的机会不出手,这样正确率自然会很高。

(二)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并且由一群既能干又全心全意为股东服务的人来管理的公司几乎不可能出错

“1988年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时,是典型的以相对高价格买入了一个高成长的股票。1988年之前的10年,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每股盈利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1.1%。在中国这个高速发展的经济体中,大家可能认为,增长率11.1%这个数值太小了,但请注意这是复合增长率,这就意味着其10年后的结果是1.11的十次方!

据了解,巴菲特首先是因为认可了可口可乐公司的竞争优势、商业模式及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水平,并认为这种竞争力是可持续的。然后才考虑公司的估值问题,他宁可在估值方面多一点让步。巴菲特说:“多付一点钱买一家伟大的公司,远远好过贪便宜而买家普普通通的公司”。

因此,如果一家公司的管理层进取,并且诚信,同时公司所处的行业前景很好,在这批优秀管理团队的带领下,企业利润会高速增长很多年的话,这个时候就不要用传统的估值方法来评判企业,束缚自己的手脚。今天看起来很贵的股票,过两年后就显得很便宜了,而且你似乎永远买不到它,因为它的价格不断创出新高,似乎永远很贵。”

上面一段是网上摘抄的,之前我知道的是如果一家公司的业绩(净利润等)增加,股价就会增加,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判断一家公司以后的业绩会不会增长。一种思路是比如知道某家公司将要有新产品上市,或者知道很多内幕的且是准确的消息,某家公司业绩会变好,但这对普通人来说太难,或者几乎不可能。记得2007年有家公司鑫富药业曾经连续涨停,很短时间股价上涨10倍,因为他的可能是一种维生素还是什么的基础药物产品,全世界本来有二、三家生产,竞争激烈,价格不高,结果那时候竞争激烈国外的一家公司不生产了,国内的另一家被他收购了,短时间内这种产品几乎被他垄断了,产品出厂价迅速提高,原来1块钱的东西,现在敢卖5块。公司业绩迅速提升,股价短期涨十倍。但是这种事情普通投资者谁能提前发现和抓住呢,我看新闻有个基金公司因为他们的医药化工行业研究员没有发现这个机会,被生气的领导给开除了。

巴菲特有个有名的词,护城河,讲的是企业的竞争力,未来业绩还能继续增长的公司就是现在有竞争力的公司,能够有某种形式的垄断是最好的。护城河和持续竞争力就是,别人明明知道你很赚钱,但是就是拿你没办法。有一个人说过,要在一个公司颠覆别人的时候买进,不能被别人颠覆的时候持有,在被别人颠覆的时候卖出。其实就是一个公司形成竞争力,维持竞争力,和失去竞争力的时候。

所以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结合我们的生活、工作、分析、观察,去找到有竞争力的好公司就行了,这样的公司如上文所说估值可能会比较高,但是他们就是这样,随着业绩增长,估值不变,股价随业绩增长。整体市场不好的时候,优秀公司股价也会比较低。去年茅台最低550,现在1200,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25%,去年的550相当于现在550*1.25=687,如果茅台明年还增长25%,明年市场回到2018的情况,茅台价格可能低位是550*1.25*1.25=859,如果维持现在的估值则是1200*1.25=1500。茅台产品竞争力还很强,业绩增长速度至少超过货币增长速度,过去十年中国货币发行量M2年均增速12%,2018、2019年8.5%左右,1.12^10=3.1倍,我认为这几乎就是通货膨胀率,茅台过去10年净利润年均增速30%,1.3^10=13.78倍,股价表现也差不多。当然这说的是过去,现在是竞争力保持,公司还没有被颠覆的阶段。

  • 特别声明:本文由 股票学习网 整理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文章链接:https://www.gupjy.com/8573.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