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到底值不值得投资

2019-12-2120:50:37 发表评论 1,585 views

金融业是万业之母,印象中100多年前英国的金融业和铁路行业在GDP的比重基本都在10%左右,而如今金融业在英国GDP比重依然保持在10%左右,而铁路行业只剩下个零头。还有些行业基本已经消失,如马车制造商、煤油灯生产商。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金融与经济发展属于共生关系,金融业的增速与整个经济增速呈正比关系。因此可以判断,只要经济持续增长,金融行业也能保持增长。而金融行业主要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三类。从规模看,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全世界,银行资产占比最高,银行资产规模增速与经济体货币流通量M2增速关联度最高。从股东回报率看,保险行业的优势略大于银行,证券行业的股东回报率最低。保险主要分产险和寿险,优秀如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产险的综合成本率低于100%,也就意味着保费收入存到银行都有盈利,这也是巴菲特最偏爱的商业模式。

寿险相对复杂,要考虑死亡率和市场利率水平,但是相比银行吸收存款,寿险的收取的保费期限更长(可能长达几十年),而负债端久期越长,则资产端可选择的范围越大,能够牺牲流动性获取更高收益。当然,如果寿险公司高估了未来市场利率,则可能出现大额亏损,如日本近三十年的保险行业和90年代中国的保险行业。但是保险企业经营出色,以10年为周期期看,股东回报率会远高于银行和证券。银行的经营总体上相比保险和证券更加稳健,2008年金融危机有大型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破产,而没有一家排名靠前的银行破产。证券公司的商业模式对股东最不友好,证券业务更多依赖于优秀的员工,为了留住优秀员工,公司的人力成本高昂,而一些员工在短期利益的刺激之下不惜铤而走险,给公司带来极大风险,这样的故事在国内外都不鲜见。

保险股可能是投资者最好的选择,如巴菲特和戴维斯都依靠投资保险股赚取了巨额利润。但是保险业务过于复杂,各种假设指标过多,对于大部分投资者都很难算清楚保险的风险和收益。我2016年开始投资中国平安并赚了钱,但是我到现在都没能完全搞清楚中国平安的业务。投资中国平安,主要基于对保险行业这个赛道和中国平安企业文化的认可,保险行业的天花板很高,而中国平安的管理层非常优秀,企业文化比较狼性。但是在金融行业,狼性文化并不一定是好事情。90年代,中国平安销售高利率保单,对未来十年的利润都造成了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前投资富通巨亏。所以当年买中国平安,期待它带来较高的收益,当然业做好了亏损的准备。证券公司基本上不在我投资范围内,除了在牛市前有炒作的价值外,长期看股东回报率都偏低。银行业一直像一个笨重的大象,跑不快但是也不会中途死翘翘。我国的四大银行属于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也就意味着四大行大而不能倒。进入系统性重要银行,束缚了四大行的手脚,但也保证了银行的安全。

很多人以90年代四大行技术性破产为例,表明银行业的潜在风险非常大。在四大行股改上市之前,不能称作真正的银行,更像政府的出纳,现在的银行和那时的银行没有太大的可比性。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银行的资产压力增大,不良率迅速攀升。但是我们主要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超过2%。可能有人说这是通过财务指标调节实现的,但是前提是首先要有足够的不良拨备才能实现指标调节。也有人说银行做假账,实际不良率远高于公布的数据。

根据我的了解,银行内部可能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延缓坏账集中爆发,但是企业必须按期付息,如果企业能够按期付息说明还能正常运转。在经济下行期,政府放松了银行对不良资产核销的要求,一些银行借着政策红利甚至开始加速不良资产的核销,导致出现一些资产可以不纳入不良的也都进入了不良。而近2年的银行的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比例(这个指标相对难调节),都是下降趋势,总体上看我们银行业的不良率已经见底。也有人认为地府政府债务会拖垮银行,我觉得信用货币时代这是杞人忧天,中央不会容忍地方政府债务大面积违约,如果出现必然会加大货币投放来对冲风险,这种情况下持有货币资产是最差的选择。也有人认为,在信息时代,银行业会被科技巨头革命。

在90年代,比尔盖茨提供这个观点,认为银行是行将灭绝的恐龙,但是二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大型银行依然活得很好,而美国第一家互联网银行已经被加拿大皇家银行给收购。在国内,金融行业对金融科技的投入不亚于纯粹的科技公司。而金融行业属于被严格监管的行业,一旦做到一定规模就会受制于各种监管指标。国内的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并没有突飞猛进的增长,而余额宝的资产规模已经趋于稳定。传统的银行会与金融科技融合,但不会被消灭,许许多多的线下业务并不是金融科技能完成的。

银行业最大的风险,与保险行业一样,就是经济陷入停滞。如当前的欧盟和日本,利率已经为负,经济依然不见增长,银行没有息差自然没有利润。其实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投资股市、楼市都不会有什么好的回报,要么将资金转移到发展更好的国家要么就看着自己的资产缩水或者停滞增长。但是我相信中国依然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银行业的ROE应该不会再普遍达到20%以上(除非经济增长非常强劲),但预计能保持在当前水平,未来银行股的年化增长率大概能在10%左右,而且银行股有较高的股息率作为安全垫。

银行股也可以做不同划分,五大行未来增长缓慢,但是较为稳健,分红水平保持在净利润的30%(按当前股价股息率5%左右),利润每年有5%左右的增长,综合年化收益能达到10%。招商银行在经济下行期资产质量较好,而且早期积累的零售业务优势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充分体现出来了。但是未来招商银行能否依然高增长,我认为还是存在疑问,随着规模增长,增速下降是必然。招商银行当年在大家都不重视零售业务时候,坚持深耕零售,目前开花结果。

而当前大部分银行越来越重视零售业务,其中以平安银行最为典型,而且效果显著。招商银行的零售业务有多深护城河我无法判断,在当前估值下我轻仓持有。2017年6月我就开始加仓平安银行,2018年6月后继续加仓,平安银行的风格就是中国平安的风格,高举高打,大干快上,在中国平安的支持下效果总体显著,目前盈利在50%以上但依然保持大部分仓位,我认为平安银行在零售业务上可能更有优势,但需要时间,当然也可能出现经营不够稳健的情况。

农行和交行是我当前最大仓位,主要原因是防守,要保证资产的安全,这个根据自身风险偏好来定。五大行之间的差异较小,农行和交行的估值较低,如果大家有心可以发现,五大行的净利润增长率基本保持一致,而且分红率都是净利润的30%,那么估值越低分红越多,受股价波动越小。民生银行是我最近建仓的股票,民生银行在小微贷款方面元气大伤,但是民生银行的体制灵活性还在,战略选择错误还有机会调整,只要民生银行保持进取心后面还有机会,而且当前的估值已经体现了悲观的预期。

曾经我持有较多的兴业银行,但是兴业银行过去监管套利的那一套现在已经玩不转了,而且也没能很好的转型,因此我短期不会太多介入。未来几年邮储银行可能会增长较快,但当前估值也比五大行高。其他股份制银行我没有太多研究,目前看光大银行表现不错。而城市商业银行,宁波银行表现优异甚至让人感觉有点财务造假,那么高的收益率那么低的不良率简直是银行股里的异类,因为无法直观感受到宁波银行,这只股票也只能错过。

银行股是我当前第一大仓位的股票,进可攻:经济复苏估值修复可能出现超额利润;退可守:当前的分红已经能为我提供可观的收益,而且估值已经足够低,自2012年以来银行股的市净率和市盈率略有下降,但股价几乎没有大幅下滑,而且很多银行股价格已经翻倍,所以银行股是保守投资者比较好的选择。

  • 特别声明:本文由 股票学习网 整理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文章链接:https://www.gupjy.com/8583.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