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之核心要义

2020-09-2622:08:22 发表评论 788 views

在日常对话中,人们是将投资和投机对立起来看的,也即当作逻辑关系中的对立关系(或矛盾关系)来看的。而且在价值取向上,认同投资,反对投机;认为投资是好的、善的,投机是坏的、恶的。

这也难怪,“投机”一词的名声在汉语语境中一直不好,比如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投机取巧”“投机倒把”,这两个词就没有一个是褒义词。后一个词“投机倒把”,在计划经济年代是严厉打击的对象,连做点小生意都是“投机倒把”。79刑法还有“投机倒把罪”,虽然我刑法学读得不错,但至今没搞明白“倒把”是什么意思。97刑法虽然增加了很多罪名,但把“投机倒把罪”取消了。“投机倒把”似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话语体系。

凡事不能太认真,一认真就有问题。投资和投机的关系也一样,一认真分析就有问题,就会发现不是通常理解的对立关系(或矛盾关系)。我们先来看“百度百科”是如何定义的:

投资,指国家或企业以及个人,为了特定目的,与对方签订协议,促进社会发展,实现互惠互利,输送资金的过程。又是特定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是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期内向一定领域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的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等。前者是以货币投入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后者是以货币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投资是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的一种形式,是对项目产业化综合体进行资本助推发展的经济活动。

投资是货币收入或其他任何能以货币计量其价值的财富拥有者牺牲当前消费、购买或购置资本品以期在未来实现价值增值的谋利性经营性活动。

百度百科列举的上述“投资”定义,其核心部分就是字面意思的投下资本(或资金或资产),目的是“获得收益”或“资金增值”或“价值增值”,也就是为了赚钱。

投机指利用市场出现的价差进行买卖从中获得利润的交易行为。投机可分为实体经济投机和虚拟经济投机两大领域,其中内涵最为丰富、原理最为复杂的是证券投机。

百度百科对“投机”的这一定义有三个要素:

1、利用市场出现的价差;

2、进行买卖的交易行为;

3、目的是获得利润,也就是为了赚钱。

从上述“百度百科”对“投资”“投机”下的定义,几乎看不出区别来,至少看不出矛盾的关系来。

1、目的相同。两者定义的语言表述有所区别,但本质一样,都是为了赚钱。

2、行为方式相似。从定义的字面意思看,投机比投资多了一个“卖”的行为,投资只说“输送资金”“投放资金或实物”等行为,没有直接说“卖”。但既然是为了赚钱,那一定是要“卖”出的,否则只能是账面盈利(即浮盈)。“以期在未来实现价值增值”,怎么实现?“卖”。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其简化为,投资所说的"投"或投机所说的“买”——投资所说的“实现增值”或投机所说的“卖”。

3、区别在投机所说的“利用市场出现的差价”,投资定义中没有。

我觉得,下定义的人把事情搞复杂了。回到字面意思就能说清楚了,否则,附加的意思太多,永远说不清楚。

投资和投机,都是动宾结构,仅有一字之差。动词都是“投”,只是投的东西不一样,一个是资本,一个是机会。严格地说,机会是不能用来“投”的。资本和机会,是两个层面或者说是两个维度的事物,是无法直接进行比较的。正像时间和空间无法进行比较一样。

但我们明显感受到投资好、投机坏,投资善、投机恶,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词语本身上,因为“投机”一词一直被认为是不好的,但又没有合适的或中性的词来代替“投机”。

投资和投机,可以有四种组合,即:

1、投资且投机;

2、投资不投机;

3、不投资但投机;

4、不投资且不投机。

3和4,显然是伪命题,没有生产经营活动,哪来的投机?!那只剩下1和2两种关系。1和2相比较,显然1比2好。不管投资者是否承认,你的每一次投资一定是在权衡时机的,一定是在寻找合适的时机,除非迫不得已或者判断失误。即使是迫不得已或判断失误,也是当时你所能达到的最好的时机。

上述分析,在炒股中尤为明显。炒股,不管投入几千万的资金,还是投入几千元的资金,显然都是投资(投入资金)。但炒股尤其讲究买卖的时机,只有低价买入,高价卖出,才会赚钱,显然又是投机。由于这个时机很难把握,大部分人容易做反了,所以大部分人亏钱。但不能因为亏了,就是投机,不是投资;赚了,就是投资,不是投机。赚钱是投机成功的投资,亏钱是投机失败的投资。这样说,才符合投资和投机这两个词的本来含义。

比如巴菲特,被誉为价值投资的典范。各种介绍,好像巴菲特一点都不顾“机会”的。其实并非如此,即使巴菲特有一套严谨的估值方法,估值本身就是为了决定买入或卖出的时机,就是“投机”。巴菲特说的最多的是安全,什么是安全?就是股价大幅低于估值的时候。这个时候,是买入或持有的时候。如果股价接近或高于估值,那就是卖出的时候。所以,巴菲特其实就是从估值的角度来“投机”。

当然,大部分股民没有巴菲特这样的估值条件和估值能力,企图用“技术分析”来捕捉买卖时机(当然也不乏成功者,比如成功的“游资”),甚至是凭消息、凭感觉来决定买卖。即使全然不顾公司的经营状况,但每一次买卖都是口袋里的真金白银,怎么能说不是“投资”(投入资金)呢?

不管是价值分析、技术分析,还是凭消息、凭感觉,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捕捉买卖时机(即投机)。所以,炒股这一投资行为,可以分为价值分析的投机、技术分析的投机、凭消息或凭感觉的投机,甚至还有其他形式的投机。这样说,逻辑通了。

再回过头看开头写的日常对话中的投资和投机,如果表述为“办实业”和“做生意”,就很好区分了。当然,办实业和做生意,也都是讲究时机(即投机)的投资行为。

股票是最好的投资

投资渠道看起来很多,实际上是有限的。最传统、最常见的投资方式有两种:一是办企业,或叫做办厂、办实业。文字就是这么微妙,说“办实业”好像比说“办企业”“办厂”要有文化得多。二是做生意,又叫做经商,同样,“经商”好像比“做生意”听起来有文化些。这两个方式,经常连起来用,叫做“经商办企业”。其余还有很多,比如投资房产、黄金珠宝等。同说得上名的这些投资方式比起来,股票是最好的投资,没有之一。

先来看和办企业的比较。办企业,首先要有土地、厂房,从征地开始到厂房建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有了厂房,还得要通过环评、通过消防验收。一切都就绪了,可以生产了,又要招工人,又要跑市场,还得和很多部门打交道。办企业,确实应该由最优秀的人来做。办企业的老板,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创造了社会财富,解决了无数人的就业,确实值得尊敬!

投资股票,不用土地和厂房,不用环评和消防验收,不用招工人和跑市场,不用和有关部门打交道。和办企业比起来,投资股票的要求也要低得多,低到连菜场的大妈都可以炒一把。

再来看和做生意的比较。做生意,看起来好像就是低价买入,高价卖出,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其实并非如此。做生意要做市场预测,要确定进货渠道,要计算运输费用,要有仓储,要计算周转周期,要做广告,要参与竞争。做生意,虽然不像办企业直接创造社会财富,但企业的产品是通过“做生意”这一环节才进入到千家万户的。正是有了“做生意”,企业产品才得以源源不断地销往各地,消费者才得以买到需要的产品。当然,做生意也解决了无数人的就业。做生意,同样需要优秀的人来做。做生意的人,同样是值得尊敬的!

投资股票,不用运输和仓储,不用做广告,不用和其他投资者竞争,甚至可以不用和其他任何人发生直接的关系,可以一个人静静地进行。

再来看和投资房产的区别。投资房产,虽然没有办企业、做生意复杂,但也有其劣势。比如房产的市值大,投资的门槛高,一套房子动辄几百万,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得起的;比如房产投资盈利的周期长,一套房子买入,各种税收加起来是不小的数目,要盈利,没有个三年五载是不可能的;比如房产的变现难,短时间内难以找到合适的买家。

房产的保值功能,是建立在房价稳定上涨的基础上的。但世上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既然是市场,那就有风险,房价腰斩也是出现过的。投资房产的人,虽然没有创造社会财富,没有解决就业问题,但靠自己的资金和智慧赚钱,也是值得尊敬的!

投资股票,入市门槛低,几千元,理论上甚至几百元(以每手100股计,若每股几元钱,100股也就几百元),均可参与市场交易;投资周期短,今天买,明天即可卖,如果是T+0,那就可以当天买,当天卖;变现速度快,今天卖掉股票,明天即可提现。

除了上述常见的投资,当然还有很多种投资方式。但相比较来说,股票投资要简单得多:开户简单,几分钟即可搞定;交易简单,只需买入——持有——卖出,轻点手指即可完成交易;人际关系简单,不需要跟方方面面打交道;决策简单,可单独完成,当然也可集体决策。

如果说风险,不只股票有风险,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只是风险的表现形式、防范方式不一样而已。即使投资股票的风险大一点,那也只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区别。如果不能有效防范风险,不只是炒股,其他投资也是可以让人倾家荡产的。在这一点上,任何投资都是一样的,防范风险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综上所述,办企业无疑对人的要求最高。所以,应该让最优秀的人去办企业。办不了企业的人可以投资点股票,间接支持办企业,使最优秀的人把企业办得更好!企业办得更好了,股票投资的获利也会更大!投资股票,不就是基于对企业的信任吗?!

说股票是最好的投资,还有一个因素是公平。不管是几亿、几千万元,还是几万、几千元,都按照相同的规则进行交易,连税收的规则都是一样的。交易,愿买愿卖,不知道卖给了谁,也不知道向谁买的;税收,自动扣除,没有人为因素干预,没有亲疏贵贱之分。有人会说,股票有内幕交易。这是违法甚至犯罪行为,跟其他领域的违法犯罪一样,行为人要承担法律风险的。

你赚的不是“韭菜”的钱

很多人把炒股看成是“零和”游戏,认为有人赚钱,是因为有人亏钱。亏钱人数最多的群体,显然是“散户”。散户,由于投资额小,又被叫做“小散”,听上去跟见不得人的“小三”差不多。散户,由于人数众多,大多亏钱,又被叫做“韭菜”,意思是说像“韭菜”一样多,割了一茬又一茬,似乎永远割不完。这样说,显然是对“散户”的不尊重,但这样的认识很普遍。

这涉及到投资理念问题,很难三言两语说清楚。我把亏钱的原因归结为投资者一开始的想法就错了,指的就是这一想法。

据百度百科:零和博弈(zero-sumgame),又称零和游戏,与非零和博弈相对,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它是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百度百科进而描述了零和游戏的主要特点:零和博弈的结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整个社会的利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一分。也可以说: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二者的大小完全相等,因而双方都想尽一切办法以实现“损人利己”。

对照百度百科上述对零和游戏或零和博弈的定义和特点,股票投资显然不是零和游戏。

首先,在股市,不存在“一方吃掉另一方”的问题。参与股市的投资者众多,亏钱的很多,赚钱的也不少,每一笔交易都是一个愿买一个愿卖,都是投资者经过“计算”后的“理性”选择(此处“理性”,不包含“明智”的含义,仅指经过权衡利弊而自愿选择的意思)。哪怕后来证明是失败或错误的选择,也是经过“计算”后的“理性”行为。

对同一只股票,之所以不同的人会同时出现买和卖不同的选择(光有买没有卖或光有卖没有买,交易是无法完成的),这正是“计算”方法(或权衡利弊的方法)不同造成的。前面《投资和投机之辨》将股票投资分为价值分析的投机、技术分析的投机以及凭消息、凭感觉的投机,和此处讲的“计算”方法是同一个意思。凭消息、凭感觉,听起来不像通常理解的“计算”,实际上也是权衡利弊的方法,也是“计算”,即把消息、感觉作为买卖的依据。

所以,不管是把价值分析作为投机(即何时买卖,不作贬义解)的依据(即基本面),还是把技术分析作为投机的依据(即技术面),还是把消息作为投机的依据(即消息面,“凭感觉”好像不能说成“感觉面”),都是认为要涨(或继续涨)才买(或持有)、要跌(或继续跌)才卖的,都是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赚钱的人自己决定自己的买卖,亏钱的人也是自己决定自己的买卖,都是独立的自主的交易行为,不存在赚钱的人让亏钱的人买入或卖出哪只股票。也就是说,不存在零和游戏所说的“一方吃掉另一方”的情形。

其次,在股市,并非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零和游戏的前提是用以博弈的资本总额固定不变。股市并非如此,每一只股票均代表一家甚至好几家企业或公司,这些企业和公司是在不断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上市的大部分企业或公司的生产经营应该是盈利的,连续几年亏损就会被退市,被淘汰出局。淘汰出局的亏损企业或公司毕竟是少数。所以,支持股票市值的公司资产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一个增量。

不知道有无人统计过,股票上市以来,所有从股市盈利的总额(含目前持股的浮盈),和所有在股市亏损的总额(含目前持股的浮亏)。如果按照零和游戏的特点,这两个数据应该是相等的,也就是从股市赚的钱等于在股市亏的钱。

虽然没有见过这两个数据(我猜应该没有人统计过),但我觉得这两个数据不可能相等。企业或公司创造的利润(或资产),最终都将转化为股票市值的。只要企业或公司是盈利的,其股票的市值从长期看一定是增长的。也就是说,从长期来看,从股市赚到的钱,一定大于在股市亏掉的钱。因连年亏损而退市的企业或公司,另当别论,但毕竟是少数。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股市并非是“零和”游戏,赚钱投资者赚的钱并非就是亏钱投资者所亏的钱,从长期来看,从股市赚到的钱应该大于在股市亏掉的钱,也就是说,你在股市所赚到的钱,最终是企业或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所赚的钱。

所以,投资股票,就是投资股票背后的上市公司,就是让上市公司的老板为你打工;投资“质优股”,就是让优秀的老板为你打工。而你这个小股东(也可能是大股东)不需要为公司多操心,不需要参与到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大股东例外),就能够享受到资本带来的利益。这才是投资股票应有的初心。但有这样初心的投资者能有几个呢?所以,我说大部分投资者一开始的想法就错了。

成功炒股的人格要素

收益越高,风险也越高,这是经济活动的规律之一。炒股就是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最典型的弱点就是巴菲特所说的贪婪和恐惧。巴菲特说了很多名言,其中有一句广为流传: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贪婪和恐惧是人性使然,只要巴菲特是人,也无法完全克服人性的弱点。“股神”只是对巴菲特的赞誉之词,而非真的是神。只要是活着的人,就不可能是神,就会有弱点,就会犯错误。即使巴菲特成为了能完全克服人性弱点的神,可能也无法做到“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且不说别人的贪婪、恐惧无法知道,其实连“别人”本身都无法搞清,“别人”是哪些人?是多少人?

人性的弱点无法完全克服,所以炒股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不是别人,不是所谓的庄家或其他什么东西。炒股确实和自身的各方面特点(我把它叫做“人格要素”)息息相关。一个人在股市中的每一次操作,都是人格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我的观察来看,要想成功炒股,至少必备以下四个方面的人格要素:

1、格局。也就是格局要大,至少要跟你的投资额相适应。比如50万的投资,涨两个百分点,就是赚一万;跌两个百分点,就是亏一万。如果振幅四五个百分点,就是两三万的振幅。这是说的每天的情况,如果是一段时期,短则可能几天之内,亏个10个百分点是最正常不过的了,那就是亏5万。对很多人来说,这可不是一般的小数目。如果小心脏经不起这样的震荡,那就应该降低投资额。即使把炒股炒成了赌博,也应该只是赌钱,不是赌命。当然,所谓的格局,不仅要和投资额相适应,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把心胸撑大,直至不受短期的涨跌影响。

这才叫做“大格局”。有了大格局,才不会被蝇头小利所诱惑,才不会被一时涨跌所干扰,才会有好心态。心态好,运气也会好起来的。这并非唯心,下面将要说到的“理性”,前提是心态好。一个人心态不好的时候,比如生气、愤怒的时候,是无法做到理性的。无法做到理性,自然容易出差错,表现出来就是运气不好。所以,当感觉时运不济时,首先要反思的是自身是否存在长期形成的错误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怨天尤人。

2、悟性。这其实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但有一点必须承认,人的悟性是有差异的。一个人的悟性,往往自己是无法作出准确判断的。所以《老子》说:自知者明。实践证明,炒股是一项知识含量极高的技术活,没有一定的悟性是无法掌握的。书店里有很多的书,但不管是关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还是关于K线、图形的技术分析,都不可能将所有的问题都讲完、讲清楚。

没有强大的学习能力,没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点就通的悟性,即使看了很多书也没有用,最多只能机械套用,一旦书本之间出现相互矛盾,更是无所适从。同样,如果没有悟性,即使股龄很长也没有用。如果不善于从实践中总结、感悟,不仅不会提高,股龄越长,反而在错误的方向上走得越远,形成错误的“路径依赖”越顽固。这时候,即使遇到“高人”指点,十有八九变得无法接受,认为“高人”是“痴人说梦”。有句话叫做“教拳容易改拳难”,用在这里也是很恰当的。

3、理性。其实就是逻辑分析能力。理性很重要,很多错误都是在非理性状态下犯的。在股市,我们一般无法做到精确的计算,但大致能判断概率的大小。如果能精确地计算,那就不是投机了。投机的英文单词speculate,就含有推测、猜测的意思。比如短期内大幅拉升的股票,除非成为“妖股”,一般继续上涨的幅度是有限的,随时可能掉头向下。而一旦掉头向下,那跌起来的幅度将远远超过可能的上涨幅度。而成为“妖股”,概率极低,可遇不可求。这样的股票,用可能的大幅下跌(或回调)去博可能的小幅上升,是不划算的事情,其胜算的概率还不如赌博高。何况,炒股不能炒成赌博。有人说,大部分股票不值得投资。那说明还有小部分是值得投资的,把这一小部分确定性比较大的股票研究好即可,没必要搞得好像要把所有股票都做一遍似的。理性自然包含“自控”的含义,但有些人就是喜欢天天“追涨杀跌”,一天不操作就手痒痒的,知行不一,亏多盈少。如果能从中得到乐趣,不影响心情和工作、生活,倒也未尝不可。

4、耐性。当你按照价值分析的方法或技术分析的方法。方法本身没有高低正邪之分,都是值得尊重的,或者说,都是不应该歧视的,买入了确定性比较大(也即上涨概率比较大)的股票后,你所要做的就是等待(买入时也要耐心“等待”买入信号的出现)。这个等待,可能是一两个星期,也可能是一两个月,甚至可能是一两年。即使等来了股票的上涨,你所要做的还是等待,等待卖出信号的出现。“等待”是最重要的炒股方法。与“等待”相比,其他都是雕虫小技。其实,如果从价值分析的角度来看,只要公司的基本面没有恶化,就应该一直坚定地持有。炒股的过程,包括买入——持有——卖出三个环节,而非仅是买入——卖出。“持有”是很重要的环节,也是最艰难的环节。有些人,明知道自己买入了确定会上涨的股票,但因为没有一下子就涨,心比猴子还急,连“”等等”都不愿意,怎么可能炒得好?!更有的,一见有些垃圾股涨了,一见持股以外的板块涨了,就怀疑自己手里的股票,禁不起诱惑,很不理性地换股了,到嘴的肥肉也就飞了。

当然,成功炒股要具备的要素还有很多,肯定是列举不完的。但以上四条无疑是最基本最关键的。这四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大部分人都做不到,所以大部分人都成为“韭菜”(作“亏钱的股民”解,并非真的被“收割”,见《你赚的不是“韭菜”的钱》),所以有“七亏两平一盈”之说。如果做到了以上四条,不仅是炒股,好像干任何事都不在话下,都会做得很出色。怪不得有人把炒股说成是“修炼”。“修炼”是要吃苦的!

从改变习惯开始

如前所述,大部分人踏入股市的第一天的想法就错了,把股市看作“零和”游戏(相关论述见前文《你赚的不是“韭菜”的钱》)。由于一开始的想法就错了,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赌徒心理,炒着炒着就把炒股炒成了赌博,把股市当作了赌场。

但股市不是赌场,炒股不是赌博。用赌徒心理来炒股,偶尔也会盈利,比如赚个四五点就跑路。但长期来看,一定是亏多盈少,注定会亏得很惨,最终会亏得“怀疑人生”。所以,要想炒股盈利,首先要克服赌徒心理。具体来说,要改变以下思维习惯和操作习惯:

需改变的思维习惯

1、心比猴子还急。很多人炒股,一买入就想着第二天就涨,巴不得当天就涨停。如此“猴急”,心思就都盯着股价的变动上,自然也就不可能花时间去分析公司的基本面,连技术分析的K线、图形也不可能冷静地分析。这必然会导致频繁换股,跟小时候课本里读过的“猴子掰玉米”一样。想到被奉为“股神”的林园,为了不被股价干预,竟然把买卖交给不懂股票的人操作。由此可见,不受股价影响是何等的重要,克服股价影响是何等的艰难。

2、幻想出现奇迹。世上确有奇迹,股市也有奇迹,比如连板的妖股。但不管是哪个领域的奇迹,都概率极低,可遇不可及,否则就不叫做奇迹。买到妖股也是概率极低的奇迹,不能当做目标来追求。除了对妖股的幻想外,还有明明图形已经破位或K线组合出现顶部特征,但幻想扭转乾坤的奇迹出现,以致越陷越深。这不是说完全不可能出现奇迹,但概率也是极低。

3、将盈亏归因于运气。股市和其他投资一样,肯定有运气成分。但如果把盈亏的原因全部归于运气好坏,那就有问题了。按照“七亏二平一盈”的说法,那坏运气远比好运气多,至少7:1(七亏一盈)。直觉好运气和坏运气,不应该如此悬殊,应该差不多才对。否则,还让人怎么活?!这当然没有实证依据。如前文《你赚的不是“韭菜”的钱》所述,股市交易都是经过“计算”后的“理性”选择,这才是盈亏的根本原因所在。盈亏,是投资者经过“计算”后做出“理性”选择的结果。如果习惯性地将盈亏归因于运气,就不可能从自身找原因,也就不可能提高“计算”能力和“理性”选择能力。

需改变的操作习惯

1、追涨杀跌。这是操作习惯上的误区。导致追涨杀跌的思维原因,和前面说的“心比猴子还急”有关,一门心思想赚快钱。追涨杀跌不是说完全不行,前提是要有时间盯盘,要有灵敏的盘感,两者缺一不可。但一般人很少能同时具备这两个前提。此外,一旦被套,还要有快刀斩乱麻的割肉勇气,不能越套越深,把超短线炒成了中长线,甚至超长线。如果做不到以上三点,那可能十次成功的操作,抵不上一次深套,“千日砍柴一日烧”!

2、高抛低吸。这和“追涨杀跌”一样,也是一种操作习惯。但不同的是,人们通常认为高抛低吸是正确的操作方法。这听起来很有道理,股票赚钱确实是低价买入,高价卖出。但问题是,短期的高低很难判断,高抛低吸很难做到,不是做反了,成“高吸低抛”,就是做飞了,与“主升浪”无缘。而且,高抛低吸跟追涨杀跌一样,也要有时间盯盘才行。

3、追热点。妖股往往产生于热点板块。如前所述,妖股不能当做目标来追求,自然热点也不能当做目标来追求。而热点板块往往突发于消息面的刺激。一般投资者(尤其是散户)不大可能有这种先知先觉,等你发现热点时,板块已经涨高了,风险陡增。如果热点不能持续,你满怀信心地冲进去,可能正好是热点退去时。一旦开始回调,给你套个二三十点是家常便饭。

当然,没有一个方法是通用的,以上说的改变思维和操作习惯(无法穷尽的),是基于“稳健投资”这一前提来说的。而且方法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和投资者年龄、性格、喜好、知识结构等相适应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反之亦然。比如,让一个急性子的人提前潜伏某一只股票,或让一个慢性子的人进行超短线操作,都不是好的方法。

最后,祝愿所有的投资者,不只是赚到几个钱,而是要尽可能地享受交易带来的乐趣,更是要在这场人性的“修炼”中,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唯有强大,才能气闲神定!才能轻松工作!才能儒雅生活!

  • 特别声明:本文由 股票学习网 整理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文章链接:https://www.gupjy.com/20051.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