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投资者必看的文章

2020-06-2909:43:14 发表评论 902 views

2020年6月27日下午,网上传闻一篇财新的重量文章披露:财新周刊援引权威人士消息称,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或将从几大商业银行中选取至少两家试点设立券商。这个消息在银行投资者中间掀起不小的波澜,毕竟今年银行的走势确实比较糟糕,银行投资者都希望能有利好推动银行的估值上行。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个消息即使是真的对银行业绩的作用也有限,短期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是,如果这个消息属实长期看象征着银行混业经营的实质性开闸。

首先,分析这件事之前先要给银行投资者补补课。什么是分业经营什么是混业经营。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分业经营则是指金融机构仅从事一项业务。从我国《商业银行法》第43条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对银行业实行的是较为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即银行不得投资于证券、信托、保险这三项业务)。反对混业经营,因为监管机构认为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将给国家金融体系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不利于国家、社会的安定。

混业经营是目前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但是并不是说混业经营就一定好于分业经营。混业经营的好处是让银行摆脱对净利息收入这一盈利模式过度的依赖。但是,坏处是混业经营会大大增加金融企业的风险。混业经营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银行的必由之路。随着经济的发展,当经济增速无法支撑间接融资的成本,金融脱媒,直接融资占比大幅提升是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传统银行的存贷业务被大幅挤压,银行业为了生存势必要向混业经营的方向转型。

实际上,我国在加入WTO以后,金融行业开放是必然趋势,面对全球多数国家金融混业经营的现状,我国的金融行业逐渐放开混业经营也是一种必然。混业经营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投行业务可以丰富银行的金融服务种类,给银行带来额外的盈利空间。

但是,混业经营带来的风险却是无法回避的,有数据揭示,证券业营利的可变性是传统银行业的2倍多。从国内看,证券行业的业绩周期性更明显,而长期以来来证券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是显著低于银行业的。而从国外看,无论是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的次贷危机,经济危机的蔓延混业经营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混业经营的开闸对于中国银行业是必由之路,但是这条路绝不是坦途。它对于银行业自身的监管和风险控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虽然法律规定了银行还是分业经营为主,但是其实最近10年已经开始逐步放开混业经营。银行已经可以通过控股子公司的模式拥有:理财,保险,基金公司,信托等金融牌照。目前国内银行唯一欠缺的就是国内证券经纪业务、股票承销业务、风险投资业务和股票自营业务这些投行/券商的经营许可。不过,很多银行通过香港的证券子公司反向投资国内已经规避了大部分限制,比如:中银国际,招银国际等香港投行已经开始在国内的风投业务中大展拳脚。

所以,目前监管机构对银行放开国内证券业务牌照本身也是顺应大势。这一消息对于银行股的影响主要在于题材和心理层面,对于银行基本面的短期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未来监管放开牌照的路径可能包括如下的三种:

1,允许银行成立新的子公司持有国内证券牌照。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国有大行。这种方式对于银行板块的影响很低,因为新成立的子公司业务拓展会比较慢。

2,允许银行海外的子公司在内地持有证券牌照。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团队。以招商银行为例,招银国际最近几年在中港美三个市场的风投业务开展的都比较顺利。如果能直接获取内地证券牌照,结合招行的平台,客群和网点可以快速做大。

3,允许银行收购或者和现有的券商合并。这种方式比较适合股份制银行。国内多家股份制银行的大股东同时也控股了对应的大型券商,比如:招商银行和招商证券,中信银行和中信证券,光大银行和光大证券都是类似的模式。如果能推动这些股份行和券商强强联合无疑是见效最快的方法,而且金融平台整体上市也符合资本市场的胃口,对于提升对应标的的估值效果最直接。

所以,对于银行投资者来说,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个消息短期不可能对银行的基本面产生什么影响,可以看作一个炒作的题材。长期看,混业经营是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混业经营对于银行业监管和风控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业务越复杂,风控难度越大,行业内的分化就会越严重。

  • 特别声明:本文由 股票学习网 整理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文章链接:https://www.gupjy.com/16071.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