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回乡去看娘

2023-01-1116:06:26 发表评论 346 views

最近读到两句话,让我特别欣赏与赞同。第一句是一个江西远嫁湖南的女子说的。那是她给婆婆买过年的衣服。那件衣服有点贵,婆婆说不要买,等过年后再买,因为营业员说过年后会便宜点。只是后来,她还是把衣服买下了。她说努力的目的就是让父母缩短对幸福的期待。

我想起上月和女儿出去转转,看中一件衣裳,女儿马上要给我买下,我一看是新品,价格是最高的时候,所以就谢绝了。女儿努力说服我,并说早买早穿,我还是谢绝了女儿的好意。后来,女儿在那个牌子的网上旗舰店悄悄给我买回来了。我家女儿的想法和那个江西女子完全的相同。

努力的目的除了懂事的孩子让父母缩短对幸福的期待,反过来还有父母让孩子缩短对幸福的期待。所有懂得感恩懂得关爱亲人的人,都在努力让亲人缩短对幸福等待。另一句话,其实不陌生,但是再次读到,让我特别赞同。

这句话就是:惟有读书高,万般皆下品。

一个故事,有二个人同年出生,住同一幢楼,同一所小学,同班同学。小学的时候,成绩差不多,初中时一个非常努力,一个沉迷于玩。后来,努力的那个考了大学,考研读博,做了大学教师、博导。另一个,几经努力,考了业余的成人大学,混了个文凭,得到个职称,坎坎坷坷做过很多事,赚了点辛苦钱。经历很多的后者感叹:惟有读书高万般皆下品。

同时代人当中,那时候读书好的都被国家分配做工人去了,人到中年时大多在工作上有了成就。那时候师范类中专毕业的,做教师去了。读书不好的,大多干了一辈子苦活,退休后拿着很少的退休金。

回过来看看那个年代,那些读书好的,父母能写会算的,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最后考不到什么的,通常父母自己没有文化,不太注重学习,放学回家一大堆的家务等着。好像上学是副业,家务才是主业。

现在的家庭,大多把孩子的学习看的很重。尤其是精英们,拼尽全力买好的学区房,把孩子送到好学校。只是,有些孩子天生不是读书的料,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去好学校后以为学校是万能的,自己就不太管了。孩子享受着很好的教育资源,把书读的一塌糊涂。

有时候,走过家门口的学校,看到学校门口涌出来的一大群孩子,就想着他们的起点都一样,读着读着开始分叉了,读书好的越来越好,读书差的只能兴叹,最后的人生路完全不同了。

我想说,一定要努力读书,不是为谁读,是为自己读,家长一定要抽紧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有一句经典的后悔说,那就是:如果从新来过,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多少人这么后知后觉过?

最近,看了太多异乡人过年的风俗。很多地方女儿出嫁后不能在娘家过年,否则对家里的兄弟不好。看到有个女儿千里迢迢驾车回娘家,因为不能在娘家吃年夜饭的陋习,娘家人把菜给她拿到大门外吃。

看了,真是感觉匪夷所思。如果家里儿子不争气,那么姐姐妹妹不回家过年,他也不会成为全家人的骄傲。父母的家,永远是儿女的家,团圆的日子一起吃年夜饭不好吗?总觉得越落后的地方陋习越多。

还有个视频,是一个河北农村人结婚,她说从此一家人成了两家人。回门的那天,她妈妈迎出来说来亲戚了。让我再次感觉这家人是否脑子有问题?结婚了,不应该说从此两家人成为相亲相爱一家人吗?女儿永远是女儿,怎么说来亲戚了?

有个人说大姑子,小姑子都结婚十几年了,每年的大年三十和初一都在婆家过……还说毕竟嫁出的闺女是大年初二才应该回娘家的,这都是多年的习俗留下来的。又说嫁出的闺女大年三十和初一在娘家过,会把娘家吃穷的。

看了,让我又觉得这女的脑壳有病。都什么年代了,还这样封建迷信。以前的人们恪守成规也没有几个发财的,回娘家还要看时间吗?只看有没有空。

这一大早的,在被窝里啰嗦一通。不扯了,我要回乡,去看娘。

  • 特别声明:本文由 股票学习网 整理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文章链接:https://www.gupjy.com/24887.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