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靠炒股发家的人很少

2021-12-0908:54:39 发表评论 1,396 views

入行后一直有个困惑,为什么股市的机会看似这么多,既聪明又勤奋的人也不少,但真正靠炒股发家的人这么少?这行与其他行业并无不同,与众相同只能获得与别人一样的结果,与众不同、形成差异化的东西,最终才有机会脱颖而出。

问题是我们怎么形成差异化的东西呢?也许以下七个方面是大多数人缺少的,包括我在内:

1、把机会放大的能力

靠股票发财的人很少,一是机会的级别不够,从没把握住大级别的机会。看对一只股票没什么用,关键是你最终通过这只股票赚到多少钱?二是操作的准确率一般,有赚有赔,盈利被亏损抵消掉,因此总体上没赚到多少钱。但出现一些判断和操作失误是正常的,即使那些投资大师也不例外。关键还是找机会的大小,以及把机会变现到何种程度。很难想象一个热衷于追逐各种小机会的人,最终能够积累起多少财富。不过这正是多数人每天在做的事情。

在面临一个潜在机会时,或许我们首先应该思考的是,这个机会的级别究竟有多大?值得我投入多少精力和下注多少钱?而不是把自己有限的生命耗费在无穷的小机会上。至于哪些机会属于大机会?我以前总结过7类模式的牛股,目前主要关注用于高速成长股,新的爆发性消费品类,以及国家政策或市场变化带来的市场急剧扩大。有相关机会欢迎探讨。

2、自我否定和持续进步

在股市这种开放性的领域,不管一个人的出身和背景怎样,只要持续进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优化到极致,最终都会取得不小的成就。有些前辈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都一般,与股票也不沾边,但也积累起不菲的身家。坚持+热爱只是基础吧,更重要的是自我驱动+持续进步。

如果我们只是现在的我们,不能实现持续进步,那么未来就是没有希望的,更不用谈通过投资股票实现财务自由。只有持续进步,才能在时间复利的威力下,逐步靠近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不过持续进步看似理所当然,现实是,真正能做到持续进步的人少之又少。多数人最终都会在某个舒适区停滞下来,然后投资水平不再提高,尤其是在35岁以后。持续进步需要不断地自我否定,这意味着反思自己的不足,以及向更优秀的人学习。也许承认自己有哪些不足,有些地方不如别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3、决策能力+执行力

多参加几场交流会就可以发现,大家思考和提问的点都差不多,无非是那些角度。在名校研究生扎堆的投资行业,一个人很难建立起智商优势,不同人之间的聪明和勤奋程度很难拉开多大差距。主要区别在于格局、决策能力和执行力,起码从结果反馈看,不同人的决策能力和执行力差别很大。真正的投资高手都是实战派,决策能力和执行力优于常人。以寻找高速成长股为例,在一堆公司中找到未来的潜力股远远不够,关键是还要解决如何买卖的问题。怎么让自己的预判和操作更贴近未来企业发展和股市波动的节奏。

4、沉下心来深度思考

我们所谓的忙更多时候只是瞎忙,看似很勤奋,但却没多少实际成果,主要还是缺少深度思考和优化决策。决策第一,思考第二,然后才是勤奋。沉下心来深度思考很重要,不然多数思考只会流于表面。只有沉下心来,才会更多思考,究竟哪些决策属于重要决策?现在是不是重要决策的时间节点?比如,在市场或个股经历剧烈波动后的加减仓决策,选择和更换重仓股的决策,这些都属于重要决策,对最终的投资结果影响比较大。它们才是需要我们反复思考和推敲的决策。

5、抓住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

十月初向人推荐中航机电,被问到一些问题。事后想想,他非常厉害,每个问题都切中要点、抓住影响业绩和股价的主要矛盾,没有哪个问题是纠缠细枝末节或者次要矛盾。能够根据市场或个股的运行节奏,抓住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这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能力。例如,一只股票在股价低迷时,这时的主要矛盾是,评估风险释放程度和挖掘潜在亮点。但这时讨论最多的往往是各种瑕疵。这种正反面的案例非常多。

6、概率分布的思维方式

在股市里面,静态线性的思维非常流行,动态非线性很少见。但不确定性才是企业发展和股市波动的基本特性。树形结构的概率分布思维更加贴近实际,未来可能有若干条路径,每条路径有一些重要节点和先决条件。这种思维方式也会更客观一些,用跟踪验证取代主观预判。

7、拥有自己擅长的领域

我看过简历,也面试过别人,真正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很少,也许50份简历都挑不出3份。仔细想想是因为缺少一些标签和特色。根据我的观察,我们这行杂而不精是常态,多数人都缺少自己擅长的领域,在某类股票比90%-95%的人更强。但如果完全没有自己的特长,又有什么核心竞争力可言?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浅见,欢迎交流。

  • 特别声明:本文由 股票学习网 整理发布,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炒股需谨慎!
  • 文章链接:https://www.gupjy.com/24106.html

发表评论